大皖新聞訊 半年內,一場醫藥反腐行動正以凌厲的攻勢席卷整個行業。“院長被抓人均就醫成本降1400多元”“一臺進口價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直線加速器,醫院以3520萬元買入”“云南一地醫療行業403人主動退贓”……連日來的報道將醫藥領域中的腐敗徹底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中,各種各樣隱蔽的行賄受賄方式也讓人為之瞠目。
力度再升級,反腐劍指醫藥領域
今年年初召開的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要求,聚焦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領域,嚴肅查處貪污侵占、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吃拿卡要等行為。
2月6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表《嚴查醫療領域隱蔽利益輸送》一文,文章稱,醫療領域風腐問題不斷隱形變異、迭代升級,例如,“定制式”招投標、“規避式”委托采購、“供股式”入股分紅、“福利式”研討培訓等迭代升級的醫療腐敗。
5月,國家衛健委、公安部等十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明確提到整治回扣問題。
7月15日,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2023年醫療保障基金飛行檢查工作的通知》,將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2023年醫保基金飛行檢查。
國家衛健委網站7月21日發布消息,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公安部、審計署、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國家藥監局,十個部門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會議要求針對醫藥領域生產、供應、銷售、使用、報銷等重點環節和“關鍵少數”,堅持標本兼治、糾建并舉。
7月25日,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草案加大對行賄犯罪懲治力度,增加懲治民營企業內部人員腐敗相關犯罪的條款,并提出在食品藥品、教育醫療等領域行賄需從重處罰。
7月28日,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集中整治醫藥領域腐敗問題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凈化醫藥行業生態、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就在醫藥領域反腐部署會后短短數日之內,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10場即將舉辦的醫藥行業學術會議、論壇等宣布延期。部分學習班、培訓班也在近日宣布延期舉辦。
動作不斷,多地跟進集中整治
醫藥腐敗不止于一場“風暴”,更需要建立健全監管體系,以制度手段引導全行業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自7月28日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召開以來,多地監管部門發布文件或召開會議開展反腐行動。
8月1日,海南省衛健委通知,要求轄區內各級衛生監督部門和醫院務必在醒目位置公開全省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監督。根據通知,舉報的對象及內容包括全省各級醫療機構、藥品生產企業以及相關的經銷商、醫藥代表等。
8月2日,北京市衛健委印發《通知》稱,為做好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先將集中整治期間(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的舉報電話等信息向全社會予以公布。
8月2日,廣東省衛健委官網發布《關于調整廣東省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聯席機制成員單位及職責分工》的通知稱,調整廣東省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聯席工作機制。
8月6日,據清廉山西微信公眾號,8月4日,省紀委監委召開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會議。
多地監管部門發布文件或召開會議開展反腐行動
8月7日,據上海市衛健委官網,包括上海市衛健委、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海市藥監局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上海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通知提到,2023年10月31日前,各醫療機構要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嚴格落實各項工作要求,重點圍繞高值耗材、整治“紅包”、回扣、醫德醫風教育等三個專項行動內容,開展行風建設工作的自查自糾。
8月7日,據山東省紀委監委網站微信公眾號消息,當天,省紀委監委召開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省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
8月7日,據陜西紀檢監察微信公眾號,近年來,陜西持續開展醫療領域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2023年,陜西省委“三個年”活動和主題教育再次對醫療領域專項整治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明確要求。陜西省紀委監委按照省委統一部署,主要領導親自謀劃部署、帶頭落實推動,成立工作專班,印發實施方案,強化政治監督,做實做細日常監督,推動專項整治走深走實。
8月8日,據“江蘇藥品監管”微信公眾號,全省藥品監管工作座談會暨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藥品安全鞏固提升和行風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推進會在連云港召開。會議指出,集中整治藥品領域腐敗問題,對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嚴肅查處。推動制定后續改進措施,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引導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積極倡導“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價值取向。
8月8日,據雪域清風微信公眾號,近日,西藏自治區紀委召開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精神及王君正書記批示要求,研究貫徹措施。
今年已有超一百五十余名醫院院長、書記接受調查
在持續高壓打擊態勢下,已經有一批醫院“一把手”和重點崗位人員陸續落馬。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超一百五十余名醫院院長、書記接受調查,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而原因多涉及通過在藥品采購、醫療器械及耗材采購等事項上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賄賂等問題。
截至7月25日落馬醫療行業干部名單(部分)
記者注意到,根據一份截止7月25日的155人的落馬人員名單來看,地區分布上公開通報被查院長、書記數量最多的省份為廣東和四川,分別已有36名、33名院長、書記被查,合占全國通報總數的44.5%。從被查時間段來看,2月、5月是上半年院長、書記落馬消息發布最頻繁的月份,分別為31人和32人。另據該統計名單顯示,其中約9起為涉事人主動投案,其中7起主動投案通報均發生在今年5月10日十四部門聯合發文之后。
記者又根據目前網上已公開通報進行統計,自7月25日至8月10日又新增落馬醫療系統干部共17人。
受賄行賄一起查
以往在醫藥領域的腐敗案件中,處理更多的是受賄方,行賄方如果全力配合調查,很多時候甚至能全身而退。為了避免“行賄人以單位名義行賄,規避處罰,導致案件處理不平衡”,糾正“對行賄人懲處力度不足”等問題,今年7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擬加大對行賄犯罪懲治力度,增加懲治民營企業內部人員腐敗相關犯罪的條款,并提出在食品藥品、教育醫療等領域行賄需從重處罰。同時,調整行賄罪的起刑點和刑罰檔次,與受賄罪相銜接。增加了懲治民營企業人員腐敗相關犯罪條款,也完善了此前容易通過單位行賄、個人行賄之間區別規避處罰的漏洞。
而在今年7月28日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上也指出將加大執紀執法力度,緊盯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不過“受賄行賄一起查”并不是專門針對醫藥腐敗的最新說法,2021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與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受賄行賄一起查的意見》中,再次明確這一政策是斬斷“圍獵”與被“圍獵”利益鏈、破除權錢交易關系網的有效途徑。但上述修正案順利通過,同樣可以對醫療行賄方造成更為強烈的震懾。
大皖新聞記者 孫召軍
編輯 蒙國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