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羊城晚報:據江蘇新聞廣播消息,南京任先生平時熱愛擼串,尤其是烤腰子,鮮嫩多汁,讓人欲罷不能。但是最近,任先生懷疑自己變成了“小黃人”:身體出現了低熱,感到乏力、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等情況。來醫院就診后確診為戊型肝炎。
據介紹,戊型病毒性肝炎是指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實質細胞炎性壞死為主的腸道傳播性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由消化道傳播的疾病。多發于春夏,潛伏期一般為2-8周。
戊肝呈世界性流行,在我國是乙類法定傳染病。近年來,戊肝發病率已經上升到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第1位。或許提到肝炎,大家比較熟悉的是乙肝和丙肝,對甲肝、丁肝略有耳聞,而對于戊肝這個肝炎病毒中的“老五”卻有點陌生。其實,被忽視的戊肝其實無處不在。
原來戊型肝炎是吃出來的?
炎炎夏日,到大排檔點幾串燒烤、吃點兒海鮮、喝幾罐啤酒,是不少小伙伴的夜宵“首選”。但是,如果吃了沒有烤熟的海鮮或肉類,就有可能被傳染戊肝。因為,戊肝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糞-口”途徑。換言之,就是吃了被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
豬被認為是戊肝病毒最主要的自然宿主,目前,世界各地均有從生的或未煮熟的豬肝中檢測到戊肝病毒的報道。另外,貝殼類海鮮的腮吸水后,會把水中的病毒過濾并留在體內。
生食或進食未熟透的含戊肝病毒的動物內臟,以及毛蚶、花蛤等貝殼類海產品,常常引起戊肝的散發。此外,用菜板既切海鮮又切熟食,菜板紋理內隱藏的病菌感染熟食,也會造成病毒傳播。
一旦水被病毒污染,生飲后,也有感染的可能。比如,洪水過后,容易導致戊肝暴發流行。
另外,與戊肝患者密切接觸(如照顧患者,與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水杯等)、靜脈輸入含戊肝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移植,均可感染戊肝。孕婦在懷孕分娩的過程中,也可將戊肝病毒傳染給新生兒。
戊肝有什么表現?
戊型肝炎是一種急性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青壯年人群感染戊肝后,病情不會很嚴重,約2/3的感染者無明顯不適或臨床表現輕微,肝功能提示轉氨酶等肝酶輕度異常,不易被發現。
5%~30%的戊肝感染者表現為急性黃疸型肝炎,早期全身不適、輕度發熱、惡心、偶有嘔吐,進入黃疸期后,會出現尿黃、眼黃、皮膚黃等,患者常因此而就診。個別患者的黃疸癥狀持續時間較長,可達1個月以上,甚至超過半年。
哪些人容易感染戊肝?
所有人都有可能感染戊肝,其中有基礎肝病患者(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藥物性肝病等)、孕婦、老年人、經常在外就餐者、集體生活人員(如學生)、食品相關從業者、畜牧及海產品養殖人員、出國留學旅游務工人員,都是戊肝感染的高危人群,要特別注意防范。特別是孕婦、慢性肝病患者、老年人這三類人群,出現重癥的概率較高,病毒對他們的殺傷力更強。
在重型肝炎中,孕婦占比高達27%,病情發展較快,極易發生流產、早產、死胎及產后感染。此外,患者在妊娠晚期病死率最高。
老年人各臟器代償能力下降,抵抗力較弱,且常伴有基礎疾病,他們感染戊肝后極易轉為重癥肝炎,還容易遷延不愈。
慢性肝病患者,如乙肝、丙肝患者,本身肝臟不好,若重疊感染戊肝后,更易轉成重癥肝炎,病死率較高,應引起足夠重視。
如何避免戊肝感染?
戊肝是可防可治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好“病從口入”關,平時注意飲食衛生,避免不潔飲食,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避免和戊肝患者密切接觸。
餐飲場所要做好餐具消毒,菜板生熟分開,食品加工從業人員做好體檢,一旦發現戊肝患者,需待患者痊愈后再返崗。
接種疫苗是預防戊肝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為保護人類免受戊肝困擾,專家已研制出戊肝疫苗,證明對16歲以上人群安全有效。尤其推薦重點高風險人群,如畜牧養殖者、疫區旅行者、餐飲業人員、學生等,以及感染后可能病情較重的慢性肝病患者、育齡期女性、老年人等進行疫苗接種。
最近正值暑期,各種飯局陸續登場,啤酒飲料小龍蝦、海鮮燒烤大排檔,到處是各種各樣的美食。醫生提醒,聚餐歡樂多,但飲食要謹慎,小心吃出戊肝。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江蘇廣播新聞、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