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一條在海南三亞菜市場發現商家被貼上“短斤缺兩”黃牌警告的視頻引起了網友關注。對此相關部門回應記者稱,掛黃牌的情況屬實,遇到短斤缺兩的情況可以反映,歡迎市民的監督。
7月30日,有網友發視頻稱,海南三亞荔枝溝菜市場的商家被貼上了“短斤缺兩”的黃牌警告。
“支持,希望全國各地都能學起來。”“建議全國推廣。”許多網友對貼黃牌警告這一方式表示支持。記者注意到,有在海南的網友評論稱“感謝有關部門,確實這幾天去那邊買海鮮都沒有缺斤少兩了。”那具體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就此事,記者致電荔枝溝市場監督管理所,一位工作人員回應稱,掛黃牌的情況屬實,“總體上改善了很多,商家短斤缺兩的情況減少了”。其表示要求商家掛滿30天,這期間不再發生短斤缺兩的情況就會摘牌,如果掛牌期間還出現這種情況,會對其做出相應處理。
有網友表示“現在去他那買是不是比較安全了?還會不會再缺斤少兩了?”工作人員稱,一般商家害怕影響自己的生意,所以也不會再犯了。“如果遇到短斤缺兩的商家可以向我們反映,我們會去商家檢查,然后給大家回應,歡迎市民的監督。”
記者發現,在深圳、廈門、廣西等多地,市場監管部門也給缺斤少兩商家掛上了“短斤缺兩黃牌警告”,通過公開的形式約束商家進行整改,同時也提醒了消費者。在山東淄博的海鮮交易市場,則統一使用“智慧秤“,實時聯網監控,不可自行調節,在交易重量上足金足兩,不會發生第三方再調秤的現象。
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合肥市市場監督局針對抖音、微博等平臺出現的涉及合肥某美食城、知名網絡外賣品牌存在短斤少兩的信息開展檢查,對涉嫌違法違規行為,依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進行立案查處。合肥市市場監管局也將持續開展專項檢查行動,嚴厲打擊使用不合格計量器具、計量作弊、缺斤短兩、凈含量不準等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
有媒體評論認為,為缺斤短兩的商家掛黃牌,既讓違法違章的商家吸取教訓,提高對交易秩序的認識,也使監管處罰變得更直觀、更有效。總體來說,黃牌警戒比直接罰款更合適。但也應該看到,“掛黃牌”并非完美無缺,對于反復欺客宰客、屢教不改的商家,黃牌警戒或許不如高額罰款、責令停業整改來得徹底。處罰手段是靈活的,監管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處罰方式和力度,剛柔并濟地實現執法目的,同時引導消費者積極參與監督,及時舉報、投訴市場亂象。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實習生 王一諾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