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我覺得這個獎太高了,不就幾張照片嘛。但轉念一想,這也是對新聞照片的關懷,這是對過去那段戰地時光的認可?!?月19日,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張崇岫載譽歸來,大皖新聞記者在安徽藝術學院見到了張崇岫老人,聽他分享獲獎感受與攝影心得。
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是關懷與認可
6月18日上午,第十四屆中國攝影藝術節開幕儀式暨第十四屆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河南三門峽市隆重舉行。安徽省攝影家張崇岫榮獲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
“在硝煙彌漫的抗美援朝戰場,在冰天害地的長津湖畔,在滾滾東流的昭陽江上,他挎著槍,端著照相機同戰友們一起,迎著槍林彈雨,一次次沖向火線,他以無畏的勇氣、超常的膽識、嫻熟的攝影技術,拍下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湯蹈火、英勇作戰的英雄群像,記錄了抗美援朝戰爭彌足珍貴的歷史瞬間,留下了永久的影像見證……”近300字的頒獎詞,高度肯定了張崇岫在攝影藝術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和取得的突出成就。
在頒獎儀式上,張崇岫激動地說,“這次看到這么多的攝影愛好者,真是讓我非常吃驚,我覺得大家將來都非常有機會獲得這個獎。”
6月19日下午,張崇岫回到合肥參加《光與劍——中國戰地攝影師張崇岫》開拍儀式和《張崇岫抗美援朝戰地攝影展》揭幕儀式,與安徽藝術學院的師生們進行現場交流。
當天下午,大皖新聞記者也來到現場,對張崇岫老人進行了采訪。
對于榮獲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張崇岫顯得很謙虛?!斑@個獎太高了,我不就是那幾張‘打坦克’的照片嘛,獲一個這么大的獎,讓人一下子轉不過來,后來慢慢想,認為這應該是對新聞照片的關懷,是對過去那段戰地時光的認可。”
抓住去現場的機會,讓鏡頭再靠近一點
今年94歲的張崇岫老人,1942年參加革命,先后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1950年冬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是長津湖戰役的親歷者。
作為一名戰地記者,張崇岫曾用手中的相機,真實記錄下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新興里戰斗、長津湖戰斗、小高嶺戰斗、第五次戰役江口洞戰斗、強渡昭陽江等戰役。用一幅幅熏染了硝煙的照片,留存了人民軍隊軍事斗爭史上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的寶貴影像檔案。
也許是因為抗美援朝的“機遇”,張崇岫與攝影也結下了不解之緣,回國后,他將攝影當為自己的終身職業,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攝影家,曾有多幅攝影作品及多部文學作品、劇本問世。其中,發表的攝影作品達1300余幅。
在張崇岫看來,如何才能拍出好的新聞照片、攝影照片,他覺得要有競爭精神,勇敢精神?!笆紫纫欢ㄒプ∪ガF場的機會,不能輕易放棄,然后,要無限的接近現場。” 張崇岫認真地說,“就是讓鏡頭近一點,再近一點。”
在活動現場,張崇岫還寄語現代年輕師生,他用了三個詞:出發,選擇與成長。
張崇岫講述了自己走上戰地攝影記者的經歷,那是最初的出發,而在此后的攝影生源中,則是自己的熱愛與選擇,自己也在拍照片的過程中,又不斷獲得成長。
“時代變化比想象的快多了,現在處于和平時代,現代年輕人擁有更多選擇的機會,但每一種選擇,都應該是朝著實現人生價值方式去的?!睆埑玑墩f。
大皖新聞首席記者 朱慶玲/文 殷志強/圖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