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在小小的花園里面挖呀挖呀挖,種小小的種子開小小的花。”今年“五一”假期前夕,浙江杭州的一位幼兒園老師“桃子老師”在抖音平臺上傳的一條“挖呀挖呀挖”的上課視頻火爆全網。視頻中,一位年輕的女幼師帶領全班小朋友唱著童謠《花園種花》,手上比劃著可愛又形象的動作,引發(fā)廣大網友圍觀點贊,甚至紛紛模仿,大呼“好治愈”。著名幼兒文學作家、冰心兒童圖書獎獲得者李秀英表示,正是因為這首童謠有生活,有童真,朗朗上口,才會引得大小朋友愿意去傳唱。
“天時地利人和”+老師的個人魅力
大皖新聞:您是什么時候注意到“挖呀挖”這個視頻的?
李秀英:最先我是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老友轉發(fā)的這個視頻,而且配文字:我要是春晚導演,我就把這個女教師請到春晚,帶領大家一起“挖呀挖呀挖”; 還有一位媒體朋友轉發(fā)配文:“@園長們……收不收500多個月的插班生……小時候家里窮,在農村沒讀過幼兒園,我想把這一課補上。”因為大家的分享文案都很吸引人,所以打開視頻看了,當時只是覺得老師甜美漂亮,眼睛特別明亮溫暖,就翻過去了。
大皖新聞:您覺得這個視頻為什么能夠迅速火爆全網?
李秀英:后來,我看到很多朋友包括群都在轉這個視頻,感覺這個視頻紅得有點“突然”和“偶然”,因為如果僅從兒歌和手指操的角度來評判,從事或者熟悉幼兒教育的人會覺得都很一般,但是有這么多人喜歡,我想這個視頻是遇到了“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恰逢“五一”假期;“地利”:網絡平臺的推送;“人和”: 大家心情輕松,有大把休閑時間,并處于興奮喜悅的狀態(tài),容易有快樂的共鳴。當然,除了“天時地利人和”,老師的個人魅力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第一,老師的笑容特別真誠,不做作,完全是對孩子的寵溺疼愛;第二,老師的教育機制里有退位,不是完全十足的包辦帶領,而是讓孩子們主動接話,接兒歌的下半句,是鼓勵孩子們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xiàn),這也是我們應該給這位老師點贊的地方;第三,老師在視頻的后半段變換成了粗粗的嗓音來帶領孩子做“大大的花園里挖呀挖呀挖”的這個片段,那么瘦弱矜持的小女生,能為了孩子們忘我投入,用變粗嗓音來融入孩子們的童趣,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這就是新時代教師所具有的樣子,我想大家都會喜歡并被感染和打動。
大皖新聞:很多網友都很喜歡她。
李秀英:是的,你能感覺到她眼里頭的那種滿含愛意的微笑。她講前半句,孩子們接后半句,然后她立馬就皺著鼻子,那種會心而寵溺的微笑,我特別喜歡,很多人應該也和我一樣吧。
網友爭相模仿 人人都有一顆童心
大皖新聞:作為幼兒文學作家,您認為這種簡單但很上口的兒歌對幼兒們的成長會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李秀英:童謠的目的,無非以下三點:一是讓孩子們感受朗朗上口的文字,幫助他們更好地學說話,學表達;二是傳遞知識或是陶冶情操,讓孩子們認知世界,也感受美好;三是促進親子關系,增加父母和孩子一起念兒歌的互動機會。
大皖新聞:很多成年人也爭相模仿,您覺得為什么會吸引這么多“大朋友”呢?
李秀英:一是人人都有一顆童心。現(xiàn)在的人們普遍壓力大,生活和工作的快節(jié)奏讓大家時時處于“緊張”狀態(tài)。“大朋友”們看到這個視頻會自然地憶起童年,喚醒心里藏著的童年的自己,或者聯(lián)想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時的快樂時光;二是這首兒歌簡單易記,先是設問“在什么樣的花園里”,然后是從“小”到“大”到“特別大”,還有歌詞里的“挖”“種”“開花”,會讓人聯(lián)想到播種、收獲,滿懷希望的景象,激發(fā)人們心底對“一分付出一分收獲”的期待;三是視頻里老師的個人魅力。雖然看不到孩子的影像,但是每個觀看視頻的人,都會腦補一群可愛的孩子們在和老師歡樂互動,營造的氛圍既溫暖又讓人感動。
大皖新聞:兒歌不僅逗樂了孩子,還治愈了大人,這充分證明了兒歌的魅力。您認為當下,什么樣的兒歌應該被孩子和家長選擇 ?
李秀英:作為一名童謠作家,從這首《花園種花》的突然爆紅中,我感覺當下孩子和家長愿意去傳唱的一定是有生活、有童真,朗朗上口,簡單易誦的作品,唯有如此,才會拉近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距離,達到啟迪幼兒心智、寓教于樂的效果。
大皖新聞記者 李燕然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