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著名作家石楠女士向安慶師范大學捐贈一百萬元,設立“石楠文學獎”基金,旨在扶持文學人才,繁榮文學發展。3月29日,石楠接受大皖新聞記者專訪,她動情地表示,這是她長久以來的心愿。“文學滋養了我,改變了我的命運,我要回報她。”
文學改變命運 一直想為她做點事
新安:設立這個獎的初衷是什么?
石楠:77歲時,我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一邊奮斗一邊愛》出版后,我覺得我不能再寫長篇了,因為我的生活寫完了,也逐漸走向老境了,我今年都85歲了。那時候我就在想,我是沒有上過多少學的,就是靠讀書,是古今中外的名著滋養了我,讓我拿起筆書寫人生,是文學改變了我的命運,所以我是非常熱愛文學的,我也一直想為文學做點事,為社會做點貢獻。
新安:為什么選擇了安慶師范大學?
石楠:安慶師范大學是一座有著120多年悠久歷史的大學,是我們皖西南的最高學府,也是我仰望的大學,我還是這所大學的兼職教授。我也很感謝師大,讓我的心愿得以實現。
新安:一下子拿出畢生的稿費積蓄,您心里沒有猶豫嗎?
石楠:沒有一點點猶豫,因為這是我的愿望。我是拿筆桿子的,以前在報紙上發表“豆腐塊”,他們開玩笑說我是開豆腐坊的,我自己做的剪報,就起了個標題名叫“豆腐坊”,那些都是小稿費。后來我寫書,書又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最大的一筆,應該有三十萬。不管多少,我平時一直都把稿費存起來,一分都不花的。四十年集腋成裘,前幾年我就想把這筆錢捐了,給有才華有苗頭的青年人以鼓勵,現在終于實現了。而且我的家人們也很支持我,他們說,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我們無條件支持你。
人不能只為自己 要有大情懷
新安:捐贈對您的生活影響大嗎?
石楠:不會有什么影響,我有退休金,生活也無憂。而且我向來節約慣了,小時候生活比較艱苦,勤儉節約是我們家的優良傳統。以前,我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己做的,在家都不講究的,只有出門才會穿一件好點的衣服。我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講的就是我們所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浪費是可恥的,節約是美德。人是要有大情懷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不能只為自己,否則那跟動物有什么區別呢,所以我的稿費一直存在那里,就是為了回報社會,要為社會,為他人做點事。
新安:聽說您還有其他心愿沒完成?
石楠:今年大年初一,我的先生去世了,前一段時間,我的身體要差一點,不過這一個月來已經完全康復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覺得,要珍惜留下的不多的時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年我做了個重大的決定,就是把我創作的部分主要書籍和繪畫書法作品,以及很多大家贈給我的書畫,還有信箋等共3871件,捐贈給安慶市政府。政府對我很關懷,安慶博物館專門為我的這些作品建立了石楠書屋,今年春節期間進行了試運行,很多人去參觀。據我了解,今年4·23世界讀書日期間,還準備舉辦一個正式的開館儀式,這個心愿也算達成了。還有件事,我還有一些藏品,準備捐贈給我的故鄉太湖,當地政府也很重視,準備專門建立一座石楠文學藝術館,這件事也已提上日程了。
新安:對愛好文學與寫作的當代青年,您還想說點什么?
石楠:讀書,讀好書,文學可以為你打開一扇窗,讓你了解各種各樣的世界,各種各樣的人生,真正讓你的心靈活躍起來,讓你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一本好書,可以打開一個世界。雖然現在很多人喜歡快餐文化,沉迷于刷手機,但那不能讓心靈真正寧靜下來,進而去思考一些問題。好書滋養心靈。沉浸書中,理解并欣賞文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通過讀書和學習來慢慢培養這種理解和欣賞的能力。我個人的力量有限,這次捐贈算是開個頭吧,也希望通過咱們大皖新聞能夠呼吁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大家積少成多,慢慢完善,讓這個獎項不斷壯大,擴大和影響到全國,扶持并培養更多的文學青年,讓文學事業繁榮發展,讓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涌現出來。
大皖新聞記者 李燕然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