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但是要想擁有一口好牙,卻要花上很大一筆錢,種牙貴問題長期困擾著群眾。9月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正式公布。通知明確,口腔種植體將進行集采,牙冠進行競價掛網,種植牙醫療服務進行價格調控,例如三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為一顆牙4500元。
種植牙為什么那么貴呢?在開展口腔種植費用專項治理后,種牙價格未來將呈現什么趨勢?9月20日,大皖新聞記者走訪多家醫院并采訪了醫生和業內專家。
走訪調查:價格從五六千元到一兩萬元,國產和進口費用相差大
9月20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來到牙一生口腔(合肥機構)。“種植牙的價格要看品牌,有進口的,也有國產的。”其市場總監陳秀蘭向記者介紹,國內的一顆有五六千的,國外的八千、1萬、2萬都有。
“韓系性價比偏高,它價格較低,因為整體種植系統數據較少。像瑞士和瑞典等歐美系種植系統很早就有,數據比較豐富,整體系統更完善,價格更貴。”陳秀蘭告訴記者,顧客會根據資金預算、種植數量等選擇品牌,比如多顆種植、預算不多的顧客可能就會考慮國產、韓系較多,年輕人可能會更多考慮歐美的、更高端的品牌。
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種植牙費用從 6500 到 18000 元不等。因為種植體系不同,治療方案不同,價格也不同。
“如果是一個很普通的種植牙,選用一個國產的種植體系,從頭到尾費用大概在 6500 塊錢。”該院種植科副主任劉鑫介紹,還可以選擇韓系及歐美品牌,其中瑞典、瑞士的兩種品牌型號,應該是目前為止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最主流的兩款,價格大概在12,000 到 13,000 之間,包括手術費、治療費、牙冠的費用和種植體系的費用。
“目前為止,種牙的系統還是由廠家來定價,主要包括種植體、基臺等幾部分構成,不同的組成方式價格不同。對于患者而言,有的一個普通器材就很好了。但有些患者就需要用一些特殊的器材,或者患者有要求,那么價位就會更高。”劉鑫表示,價格方面不能一概而論,沒有固定的價目表。
患者講述:種牙前期做了不少功課,費用較高但尚能接受
9月20日下午,記者在走訪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時遇到了一位剛剛完成種牙手術的患者。記者了解到,這位患者曾因牙齒保護不到位得了蛀牙,中間也曾修補過但最后還是在2018年底拔了牙。由于想盡快完成種牙,該患者表示自己未能等到年底種牙的相關醫保政策更新,“上午在別的醫院拍了片子,下午就過來了。”
種牙手術的時間并不長,一般15至20分鐘即可完成一顆牙齒的種植。該患者稱自己此前也做了不少功課。“我看了網上的報價,感覺這里的價格比較透明,種一顆牙也能接受。”患者告訴記者,她種的這顆牙是瑞典的知名品牌,總共花費約1.3萬元。盡管費用較高,但她表示自己尚能接受,因為手術體驗很好。
醫生詳解:相關政策落地后,價格會有所調整
針對現在很多人提出的種植牙價格昂貴問題,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種植科副主任劉鑫告訴記者,種牙并不是一顆牙齒這么簡單,還有醫療設備和醫療服務等方面的投入。在診療過程中,醫生需要看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患者的系統性條件和身體狀況,是否有免疫系統的疾病;二是病人的局部條件,是否存在軟組織受損等情況;三是患者自身的維護條件,如果不注意口腔保健,種植效果會打折扣。
目前種植牙并未納入醫保范疇,劉鑫提到,現在國家也在出臺相關規定對種植牙價格進行專項治理,可能會在年底落實。劉鑫表示,種植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案,目前為止這個價格還是比較合理的,后期如果國家統一集采相關政策出來以后,價格會有所調整。
此外,劉鑫提到,雖然很多人希望種植牙的價格能夠更低,但是有些患者也不愿意采納過低的價格,會采取比較警惕的態度。“為什么會有這種警惕心理,其實也是對這些材質、技術行業是有疑慮的。”
專家說法:種牙價格下降勢在必行,更多人可享受基本服務
種植牙的價格為什么這么貴?合肥博雅邁特口腔材料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葉雨表示,從2011年到2020年,種植牙市場增加三十倍,2011年一年種十三萬顆牙齒,2020年達到四百萬顆牙齒。幾十倍的增長速度,會導致醫療機構的擴張,除了原來的公立醫院之外,會有大量的民營醫院,各種各樣的口腔醫院、診所出現。在公立醫院需要排隊,有的患者會去民營醫院,價格也水漲船高,所以整體價格都保持在高價位。
葉雨在接受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種牙價格下行是勢在必行的事。“主要是醫療服務和耗材會影響種牙價格。其中,醫療服務部分的費用占種植牙整體費用比重較高,現在國家發文要求,三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一顆牙不能超過4500元,所以價格在下降。”葉雨告訴記者。
葉雨認為,種植牙費用最終的結構應該是,市場上一些技術水平高的企業、醫院,會去做一些更先進的診療手段,可能價格收費高,但是帶給患者體驗很好。另外,今后可能會有更多醫院或者公司會推出更多成熟型產品,產品價格就控制在較低的價格,能讓更多的人享受基本的服務。
康世新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