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月18日,在安徽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素琍作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報告指出,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堅持以法治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守護群眾高品質生活、助力社會高效能治理,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全年立改廢法規28件、審議11件,審查規范性文件252件,是本屆以來立法件數、審查件數最多的一年;同時,批準了設區的市法規26件。
省人大常委會加快推進“三地一區”建設立法。著眼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制定了創新型省份建設促進條例等,推動創新要素集聚、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建設,把科技創新成果就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圍繞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制定了大數據發展條例,更好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初審了地方金融條例草案,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聚焦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集成我省改革試點經驗,集中力量推進自貿區等立法。促進自貿區制度型開放和高質量建設。緊扣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制定了綠色建筑發展條例,修改了實施固廢法辦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審議了自然保護區條例草案等,助推我省打造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升級版。在專題調研、審議報告的基礎上,制定了引江濟淮工程管理和保護條例,全面發揮這一工程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在加強民生事業法治保障方面,省人大常委會適應疫情防控所需,接續推進公共衛生領域立法,開展了傳染病防治立法調研,修改了實施動物防疫法辦法。制定了人力資源市場條例,推動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引才用才和就業創業。修改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細化完善三孩生育政策的配套支持措施。審議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辦法、促進大別山等革命老區發展條例草案,以法治引領規范鄉村“五大振興”和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審議了養老服務、教育督導、公共圖書館等法規草案。統籌推進我省法規全面清理,修改、廢止了與民法典不一致的9件法規。
省人大常委會拓寬社會治理立法視野。應社會治理之需,注重在擴展、延伸、覆蓋上下功夫,多角度切入相關領域立法。制定了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提高獎勵標準,細化保障措施。修改了物業管理條例,針對群眾關注的小區公共收益、加裝電梯等問題,作出新的規范。修改了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條例,調整完善監管職責,取消典當業特種行業許可制度。審議了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草案,支持建設“軌道上的安徽”。對修改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實施反家庭暴力法辦法等,開展了調研論證。
省人大常委會常委會堅持創造性開展立法,充分發揮地方立法的實施性、補充性、試驗性作用。在修改無線電管理條例中,探索建立了專委會與政府部門立法會商機制。選擇部分重要立法事項組織第三方評估、開展論證咨詢,增強了法規條款的針對性和可執行性。更多通過“小切口”“小快靈”立法解決實際問題,制定或指導制定了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大遺址保護、古建筑保護、文書檔案保護、黃梅戲保護傳承等法規。推進全省統一的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建設,增強了備案審查能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余康生 江振煥 徐琪琪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