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022年1月11日上午,記者從“奮勇爭先開新局”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獲悉,2021年安徽區域創新能力繼續居全國第8位,連續10年保持全國前十位;制造EDA、CMOS圖像傳感器等多項目打破了國外壟斷,實現自主可控和國產化替代。
區域創新能力繼續居全國第8 ,連續10年保持全國前10
安徽省科技廳廳長羅平用一系列的數據展示了2021年安徽省科技創新的突出成果。2021年安徽區域創新能力繼續居全國第8位,連續10年保持全國前十位,其中企業研發投入指標上升1位,排名第4;技術提升能力綜合指標上升2位,排名第6;產業結構指標上升5位,排名第6。預計2021年研發投入強度達2.34%,增速11%以上。
其中科技攻堅突破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九章二號”“祖沖之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全超導托卡馬克實現千秒級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刷新世界紀錄,高性能異構DSP處理器、氫能燃料電池發動機、高剛高精密減速機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相繼問世,全省12個項目獲2020年國家科技獎。中央媒體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重要突破安徽占4項、十大國內科技新聞安徽占2項、十大國際科技新聞安徽占1項。
同時,安徽省的科技支撐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成功獲批建設合蕪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滁州、蚌埠、銅陵三市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總數居全國第5。2021年1—11月,全省吸納、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041億元、850億元,同比增長146.4%、118.6%,連續實現“進”大于“出”。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1000家,同比增長28.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加值同比增長23.4%、18%。
除此之外,安徽省科技創新創業生態也在持續優化。2021年出臺實施了全國首個省級創新型省份建設促進條例。全省新增“兩院”院士3人,新扶持47個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皖領辦創辦企業。安徽省積極探索實施“揭榜掛帥”科技攻關新機制,推行了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試點等創新舉措。
“聚焦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 ,多項目打破國外壟斷
近年來,安徽省科技廳重點圍繞十大新興產業領域,探索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掛帥等新機制,組織實施了重大技術攻關和成果熟化轉化,并取得了一批引領性突破性重大成果。
2021年,安徽省科技廳在省科技重大專項中設立“揭榜掛帥”類專項,面向全省企業征集重大技術需求30項,面向海內外廣撒英雄帖發布13項榜單,擇優立項“超導量子計算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等9個“揭榜掛帥”項目,共吸引全國10個省、30多家單位參與。其中揭榜的“超導量子計算的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項目,將研制100位—200位超導量子計算機極低溫微波信號傳輸系統,打破依賴進口格局。
2019年以來,安徽省以定向委托方式累計立項實施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35項、省支持資金近2.4億元,每個項目最高支持1000萬元,同時要求所在市縣按不低于省支持額度予以配套。經過三年持續攻關, DSP芯片項目鞏固了我省在該領域領先地位;動態存儲芯片項目保持了在該領域國內領先地位,縮小了與國際領先水平差距;全鋁車身焊接項目解決了全鋁車身自動焊接國際性難題;制造EDA、CMOS圖像傳感器、碳化硅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NAND Flash芯片及存儲器、重型燃氣輪機葉片、燃料電池發動機、疊屏顯示等項目打破了國外壟斷,實現自主可控和國產化替代。
自2019年起,安徽省科技廳專門設立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發專項,支持項目實施主體與成果擁有方省內外高校院所簽訂技術作價投資協議,加快項目成果熟化、轉化和產業化,已先后立項項目43項。去年底,首個項目《三氯蔗糖生產中含酸溶劑制高純DMAC核心技術開發與產業化》通過驗收,帶動企業研發投入4305萬元,解決了制約三氯蔗糖大規模生產的關鍵瓶頸問題,新增三氯蔗糖產能6500噸,拉動企業銷售收入超12億元,新增利潤近1.4億元,新增稅收3674萬元。
構建技術轉移轉化“大循環”
據羅平介紹,下一步安徽省科技廳將采取大力提高全社會研發投入、打造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運用、扎實推進“雙招雙引”、堅持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人才、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等具體措施,進一步擴大優質科技成果供給,構建科技金融綜合服務體系,培優扶強企業主體地位,加速形成省內、長三角、國內國際技術轉移轉化“大循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見習記者 于源綺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