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2月13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接到家住合肥市南寧路上一小區的居民反映,有業主對小區垃圾分類站的選址持不同意見,幾個月來,關于垃圾分類站選址的溝通和協商會已開過多次,直到最近,垃圾分類站才落成但并未啟用。12月14日,記者前往該小區進行了探訪。
居民聲音:不愿垃圾分類站建自家樓下附近
“我所居住的B3號樓在最里面,只有一條路可以通往北門,路本就窄,還要在路邊建垃圾分類站。”家住合肥市南寧路與湖南路交口一小區的居民周林(化名)如此說。周林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介紹,她所在的小區在2016年底交付,總共有7棟樓,1500多戶。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樓道的宣傳欄內貼出了“生活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的相關公告,在看到北側的這處垃圾分類站將建在B2號樓與B3號樓之間,有居民開始找到社區和街道反映情況,表達不同意見。
4月份貼出建設生活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公告。
另一位小區居民丁芳(化名)則告訴記者,規劃的小區北側垃圾分類站,就在小區車庫出入口對面,雖然這里機動車已不出入,但平時仍有不少電動車經過。丁芳認為,垃圾分類站設置在這里,對B3號樓的居民有影響。旁邊是日常出行的小路,有老人或平時帶小孩下樓不小心碰到咋辦?垃圾清運時對環境帶來影響,垃圾分類站建設的規模、標準等具體內容也應公示。
“11月24日,轄區街道公示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選址結果,仍有居民不認同。”丁芳說,在11月22日,多位業主代表連同街道、社區、物業、建設單位等查看小區,并對擬定的4個備選點進行投票,確定了兩處選址位置。“北側的選址為何始終只有B3樓下這一處?居民反映的情況有考慮過嗎?”
今年11月的垃圾分類投放點選擇結果公示。
記者走訪:小區兩處站點設施已建成 但均未啟用
12月14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位于合肥市南寧路上的該小區。走進小區北門,記者看到這里有三棟連排的居民樓,離小區北門不遠的路邊,能看到這里的一處垃圾分類站已建成,但并未啟用。記者觀察發現,這處垃圾分類站位于小區B2號樓和B3號樓之間,離B3號樓更近一些,對面是一個車庫出入口。
現場一名男子告訴記者,這處出入口已不走機動車,能看到有電動車出入。
小區B3號樓下的垃圾分類站已建成還未啟用。
隨后記者又向南走去,來到小區B4號樓和B5號樓之間,這里也有一處垃圾分類站已建成。與北側站點不同的是,這里的設備只有北側站點設備的一半左右大小。
記者注意到,雖然兩處設備的規模不相同,但都沒有通水、通電,頂部的標識處還裹著塑料布未解開,處于未啟用的狀態。
”這兩處站點都是才剛剛建成的,都還沒有使用。”小區一位居民告訴記者。
小區另一處垃圾分類也建成未啟用。
部門回應: 北側站點的其他選址均不可行
12月14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就此事采訪到轄區萬年埠街道城市管理部的一位副部長。他向記者介紹,今年3月,合肥市萬年埠街道開啟了轄區17個小區(包含44個區塊)垃圾分類投放點設施的建設工作。南寧路與湖南路交口的這個小區在第一批名單中,最早的選址名單是建設方現場勘驗后拿出來的,考慮到小區有7棟樓,根據樓房的布局等因素,提供了南北兩個垃圾分類投放站點,“當時不僅進行了公告,還備注邀請居民積極提意見,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再調整。”
這位副部長稱,對小區B3號樓居民及小區其他居民反映的情況,他們都有過收集。但實際情況是,他曾和建設單位等多方人員到場。小區北門附近有三棟樓,考慮到使用情況,北側站點肯定要有一個的。
”不是沒考慮過其他選址,其他選址經過現場勘驗均不可行。”這位副部長稱,因小區北側居民樓較集中,像B1和B2號樓之間是小區北門,附近還有消防通道。有居民提出西側圍墻外,但那里靠近市政道路,沒法將垃圾分類站建在圍墻之外,建在中部景觀帶附近也不現實等。
這位副部長告訴記者,就此事多次開過協商會,也解釋溝通過,但仍有居民不理解,因為此事已“僵持”數月,還在繼續溝通中。
記者了解到,目前萬年埠街道轄區規劃的75個垃圾分類站點,已建成73個,其中有58個已投入使用且都使用半年以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魏鑫鑫 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