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1月30日,“我從包公家鄉來”——“走進包公故里 追尋紅色印記”散文名家采風活動在合肥市肥東縣正式啟動后,散文名家和媒體記者們來到了黃疃廟戰役紀念館參觀。據了解,肥東縣于2021年對黃疃廟紀念館進行維修,并對紀念館重新進行陳列布展,目前已經正式免費對外開放。
黃疃廟戰役紀念館位于肥東縣張集鄉黃疃社區,修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為紀念在黃疃廟戰役中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該館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坐北朝南,一進十開間,兩邊設有廂房,總面積約500平方米。八十年代末,紀念館原有功能逐漸喪失。后因無人看管,房屋年久失修,紀念館逐漸破落。
為加大對文物的保護,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肥東縣于2021年對黃疃廟紀念館進行維修,并對紀念館重新進行陳列布展。修建后的紀念館占地面積350多平方米,館內共分4個單元,以大量史料圖片和文字,著重展示了1945年4月14日到20日,新四軍在黃疃廟地區粉碎國民黨頑軍制造反共摩擦,蠶食我根據地而進行的一次規模較大的反頑戰役。記者看到,除了圖片文字外,紀念館還征集了大量歷史實物,更全面地呈現出當年的崢嶸歲月。
除此以外,還展示了開辟、堅持與鞏固淮南、皖江抗日根據地的一系列戰役情景。該紀念館是黃疃周邊地區機關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基地,也是當地黨員活動的重要場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余康生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