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十年前別人用大愛救了我的母親,十年后我代母親去回報社會,傳遞愛心。”6月28日,扎根鄉村小學教育21年的肥西教師李孟軍在中科大附一院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一位在北京治療的惡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成為合肥市第一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老師。
鄉村教師扎根基層21載
李孟軍出生于肥西縣上派鎮,2000年大學畢業分配到紫蓬鎮羅壩小學工作。妻子黃小云被李孟軍的愛心感染,也主動從條件優越的學校調來羅壩小學。21年來,夫妻倆以校為家,奉獻著自己的青春。
鄉村小學的生活條件比想象中艱難得多。2009年初,一場大雪鋪天蓋地,學校臨時接到放假通知,一時無法聯系到所有學生家長。眼看天色越來越暗,李孟軍先讓妻子給孩子們蒸了一鍋熱饅頭充饑,而后決定將7名孩子挨個送往六里外的村民家中。積雪沒膝,李孟軍送完孩子,羽絨服里面的衣服已經全部濕透了。
二十一年里,李孟軍曾先后兩次放棄去中心小學任教的機會,始終留在地處偏僻、師資缺乏的鄉村小學,因為他放不下這里的孩子。
代替母親將愛傳遞
“父母和老師常和我說,教師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育人立德。”李孟軍說,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始終把這句話牢記。
2011年6月,李孟軍母親意外車禍,危在旦夕,急需輸血。“當時是護士以及無數的獻血者用大愛挽救了我母親的生命。”李孟軍說,后來母親一直和他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人家幫助了我們,我們要學會回報社會。如果身體允許,就積極獻血,將愛傳遞下去。”
從2011年至今,他先后無償獻血5次,妻子在他的帶動下,也積極參加無償獻血,已經獻血十余次。
2018年3月,李孟軍帶父親去北京看病,在醫院里看到透析中白血病人的痛苦,他決定盡自己的所能去幫助別人,便前往天壇參加無償獻血。獻血時,在醫務工作人員的動員下,李孟軍加入了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捐獻隊伍。
義無反顧捐造干救人
2021年五一前夕,北京市紅十字會通過大數據匹配聯系到李孟軍,表明一名惡性血液病患者急需救助,需要他的造血干細胞,李孟軍當即表態同意。在交接好學校工作后,李孟軍立馬去體檢,準備捐獻造血干細胞。
不過,體檢結果卻有兩項指標不正常,他主動提出住院,調理身體。為了順利完成此次捐獻,他狂減體重,晚上不吃飯,實在餓得受不了,就喝幾口果汁。“我明白這樣對胃不好,但只有自己指標恢復正常了,才可能去挽救一個生命,所以必須堅持。”
6月10日,再次體檢顯示,李孟軍的身體指標恢復正常。他高興地發了一條朋友圈:“以己之力回報社會,將愛傳遞下去!愿受贈者身體早日康復,快樂永伴著左右!”
6月28日下午,經過5個多小時的采集,李孟軍順利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合肥市第8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張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彭玲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