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5月29日下午5點左右,位于合肥長寧大道永和家園某棟三樓,一位獨居老人躺在租住處衛生間地板上已經不幸離世好幾天了(詳見報道)。此前不久安徽省統計局公布了安徽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78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78個百分點。安徽省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如何關愛獨居老人?問題迫在眉睫。政府部門,社區、公益組織、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都有哪些好的方法措施?
聲音:
獨居老人需要關愛,建立子女親屬親情卡
“獨居老人需要關愛,兒女和社區每天要打電話問一聲好,不然有的獨居老人發生意外,需要幫助,找不到人幫助。”市民姚先生認為。同時市民許先生認為,關愛獨居老人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專業化的社工發展還有很長路要走,短期主要看志愿服務團隊,但是各個社區發展的又不太均衡。”
讀者程女士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關愛獨居老人,需要為老人組織相關活動,建立老年人互助組,老少結對共建等,也可以由社居委建立獨居老人檔案,建立子女親屬親情卡,督促子女親屬經常探望,每天保持聯系,以便于老人有險情能及時救助,“這些具體的服務可以以公益項目的形式委托給社會服務機構,據我所知民政部門有養老服務項目,可定期上門探望獨居老人。”程女士說。
關愛老人就是關愛自己,營造愛老敬老的氛圍
對于獨居老人的關愛、關懷方面有什么好的措施和方法?安徽公益人士李永生認為: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我們自己;關愛獨居老人,需要營造一個全社會愛老敬老的氛圍。李永生表示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可以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讓每一個人明白,敬老、愛老,助老是傳統美德。
此外還要從自我做起,首先自己要關愛老人,才能樹立榜樣。除此之外,也可以培養獨居老人的興趣愛好,讓獨居老人建立新的人際關系,幫助他們調整生活方式,參加相應的社會活動和公益性勞動。作為子女,則要加強對獨居老人的“精神贍養”,常回家看看,政府相關部門、基層社會組織要及時掌握轄區獨居老人的具體信息,建立相關資料庫,對獨居老人的身體、家庭狀況等要有一定了解,遇到情況能及時聯系其親屬。李永生認為,對獨居老人的關愛和幫扶,需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強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傳,加強對老年人的宣傳教育,幫助老年人加強生活安全的自我保護,掌握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辦法。
合肥市一小區休息場所,老人們在聊天互動。
建議:
用智能技術為老人平安“保駕護航”
老人獨居在家,如何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及時防范意外發生,并給予及時的救助,是社區養老的難題之一。合肥市人大代表趙璟提出,近期,上海、南京等城市給符合條件的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表,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預警會直接推送給居委會或網格管理人員,觸發政府、社會關愛機制,贏得社會好評。
在基層調研中,趙璟發現,合肥市的很多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對此充滿了期待和憧憬。“很多人告訴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智慧養老方式,用科技賦能,幫助老人更好生活。”為此,趙璟建議合肥市應借鑒先進城市經驗,試推為符合條件的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表。
強化社區養老智慧服務管理監督體系
合肥市政協委員周兆順建議:強化社區養老智慧服務管理監督體系,運用物聯網及傳感網絡通信等現代手段,以“社區+互聯網+多元化服務”模式,積極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事業,構建智慧養老服務網絡體系,開啟破解居家養老多元化難題。
周兆順建議,采集社區人口數據、居家養老信息,實時受理老年日常照料、健康監控和用藥提醒、請求預警等老人智能看護服務信息,以及監控老人出行定位、老人無人照料意外情況發生自動報警,實現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院120、老人關系人、服務人員等聯動報警處理,讓“互聯網+”走入家庭,減輕家人負擔,取代家庭照料的弱化,增強社會力量的照料作用。
合肥市一小區的老年居民們在長廊內休息聊天。
舉措:
南七街道丁香社區:成立“敲門小組”,關愛獨居老人
合肥市蜀山區南七街道丁香社區轄區有包括汽修小區、皖安廠宿舍區2個老舊小區,小區里有不少孤寡、空巢老人。如何防止獨居老人在家發生意外呢?丁香社區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成立一個“敲門小組”,由社區工作人員和轄區的志愿者組成,每天抽出時間固定去獨居老人家“報到”,敲門問平安。
“您年紀大了,腿腳也不方便,要是有個頭疼腦熱的,直接和我們說。”近日,南七街道丁香社區網格員孫媛媛來到獨居老人黃漢芹家里,進行日常的“敲門”問詢。據社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進行了分片區網格化管理,每個片區大概有兩三名志愿者或工作人員,平均兩三天一次,就要到老人家“站一腳”,了解情況。“有時候自家有什么吃的喝的用的,也會給老人帶點。”
據工作人員介紹,以前就遇到過比較驚險又幸運的事。“‘敲門小組’組員曹瑞勇像往常一樣,來到獨居老人文紅英家前,敲了幾次,敲不開門,意識到不對勁,曹瑞勇打通社區工作人員電話。社區工作人員從后院翻到文紅英老人家里,發現文奶奶中風倒在地上,立即撥打110和120,送到醫院后,老人脫離危險。”
目前,丁香社區共有七八位獨居老人,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麻煩。社區成立“敲門小組”,每次花十幾分鐘到半個小時去老人家探望,陪老人們說說話、嘮嘮嗑。除此之外,也會給老人們打電話問平安,一旦無人接通,社區值班人員馬上會到老人家里查看情況,確保轄區的獨居老人安享晚年。
合肥試點開展老年人家庭智慧化服務 根據實際需求申請購買居家養老服務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采訪得知,在關愛獨居老人的方法措施方面,合肥市民政局從2018年起,也在合肥全市試點開展了老年人家庭智慧化服務,探索“互聯網+”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各種有效應用模式,推進老年人家庭智慧化服務,服務主要內容為老年人家庭配置智能腕表、智能床墊、遠程呼叫、陪護機器人等智能設備,提供緊急救助、居家養老服務、親情聯絡、安全監控等服務。此外,為加大人工智能養老產品的供給,提供人工智能產品的適老化程度,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合肥市民政局聯合相關人工智能企業,選取健康老人、獨居老人、失能失智老人配備相應的人工智能產品,探索人工智能時代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
此外,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采訪得知,2020年9月3日,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合肥市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實施方案》的通知,對具有合肥市市區戶籍且常住的70周歲以上(含70周歲,下同)低保老人、70周歲以上空巢(無子女)老年人、90周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可根據實際需求自愿申請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服務對象每月可享受市值600元的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補貼。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呂歡歡 許佳 攝影報道
編輯:唐恒鋼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