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近期將光存儲時間提升至1小時,大幅刷新2013年德國團隊所創造的光存儲1分鐘的世界紀錄,向實現量子U盤邁出重要一步。該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通訊》。審稿人認為,“該成果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當前,光纖網絡遍布全球,光已成為現代信息傳輸的基本載體。對光的捕獲及存儲,可以幫助人們更有效地利用光場。光速高達30萬公里每秒,降低光速乃至讓光停留下來,是國際學術界孜孜以求的目標。光的存儲在量子通信領域尤其重要,這是因為基于光量子存儲可以構建量子中繼,從而克服信道損耗建立起大尺度量子網絡。另一種遠程量子通信的解決方案是量子U盤,即把光子存儲到超長壽命量子存儲器中,然后通過直接運輸量子U盤來傳輸量子信息。考慮到飛機和高鐵等速度,量子U盤的光存儲時間需要達到小時量級。
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2015年自制光學拉曼外差探測核磁共振譜儀,專門用于稀土離子摻雜晶體的能級結構分析。依托該儀器,他們精確刻畫了摻銪硅酸釔晶體光學躍遷的完整哈密頓量,并在理論上預測了一階塞曼效應為零(ZEFOZ)磁場下的能級結構。
近期,該課題組結合理論預言首次實驗測定摻銪硅酸釔晶體在ZEFOZ磁場下的完整能級結構,并結合原子頻率梳(AFC)量子存儲方案以及ZEFOZ技術,成功實現光信號的長壽命存儲。
實驗中,光信號首先被AFC吸收成為銪離子系綜的光學激發,接著被轉移為自旋激發,經歷一系列自旋保護脈沖操作后,最終被讀取為光信號,總存儲時間長達1小時,且光的相位存儲保真度高達96.4 ± 2.5%。
量子U盤在全球衛星量子通信、甚長基線干涉天文測量系統等領域均具有廣泛應用。這一成果將光存儲時間從分鐘量級推進至小時量級,滿足了量子U盤對光存儲壽命指標的基本需求。接下來,他們將通過優化存儲效率及信噪比,有望實現量子U盤,從而可以基于經典運輸工具實現量子信息的傳輸,建立一種全新的量子信道。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 許大鵬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