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連日來,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陸續接到不少合肥濱湖翰林園業主的投訴,稱該小區要一下建設11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數量太多,且選址在居民樓附近,將對居民生活產生影響。
4月20日,該小區已經開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安裝,但現場遭到不少市民反對。對此,濱湖世紀社區金翰網格相關負責人回應稱,該小區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的建設和選址嚴格按照《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及實施細則進行,下一步將根據業主反映情況對數量做一些調整。
業主投訴:一下建設11個,也太多了
"政府建設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我是完全贊成的,可是也不能不提前告知我們業主,選的地址還在離居民樓這么近。"4月19日,合肥市濱湖新區翰林園小區的業主吳先生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反映,稱該小區要一次性建設11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事先只是張貼了一個通知在單元樓樓梯處,業主對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的建設和選址并不知情。
"我們都是看到施工才知道要建設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的,既然在試點過程,一下建設11個,數量也太多了。"該小區業主林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此次小區共建設的11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還存在選址不合理,其中,有8個點都在居民樓綠地上面,離居民樓太近不說,還將綠地鏟除灌注了水泥。
林女士告訴記者,近期他們對小區居民意見進行了集中梳理,目前已經有一千多戶業主集中簽字的一份名為《聯名意見書》的紙質材料,對翰林園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的選址和數量提出異議。
現場探訪:站房安裝遭到業主反對
4月20日早上,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濱湖新區翰林園小區內,在業主的指引下看到,不少棟居民樓前的綠地已經被鏟除一定面積,并澆筑了水泥。"你看,這垃圾分類點離我們小區居民樓就幾米的距離,一樓的居民打開窗戶就能直接看到站點,選址太不合理了。"業主汪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她認為物業及網格社區在前期選址和數量上并不合理。
"那個公示的單子就只貼在單元樓門口,都不知道是什么時候貼的,我們這棟樓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個事。"汪女士稱,推行垃圾分類她很支持,但建設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的選址應該讓業主也參與其中。
當天中午,有施工人員用大卡車拉著幾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站房進入小區,準備開始安裝,現場遭到了不少居民反對。
社區回應:先進場安裝5個站房
針對市民質疑小區要一次性建設11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數量過多的問題,4月20日,濱湖世紀社區金翰網格黨總支書記李亞龍在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翰林園小區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的建設和選址嚴格按照《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及實施細則進行的。據其介紹,根據《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等規定,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的建設原則上每300至500戶設置一個,因翰林園小區共有4554戶,所以最初確定建設11個投放點。
"我們前期也在單元樓張貼了公示,還在個別居民樓下面擺點宣傳,公示程序沒有問題。"李亞龍告訴記者,對于居民反映的選址不合理的問題也是經過社居委、物業、施工方、業主代表等共同協定之后決定的。
李亞龍告訴記者,因目前不少居民對站點的選址和數量存在異議,他們也已經召開會議并現場走訪,聽取反映意見較大的樓棟居民的建議。"我們現在是打算先進場安裝5個站房,同時準備匯報上級部門,根據相關規定爭取減少一些數量。"李亞龍稱,目前幾個反映意見較大的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也考慮重新選址。
"但重新選址后很多居民也還是不同意,我們現在也在做工作。"李亞龍說,分類投放點建成后設施設備完善,除了安裝空調等,還配備有除臭、消殺系統,每天還有專人負責維護,定時清理。"站點建成后由物業管理,網格起監督作用,如果后期出現管理不當、臭氣熏天等情況,將其停運并整改。"李亞龍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星級記者 徐琪琪
編輯 許大鵬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