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出了事,公司不管不問。8個多月了,我的賠償還沒拿到。”安徽黃山市歙縣的吳先生,此前做餓了么平臺的外賣騎手,去年7月送餐途中發生意外,被鑒定為“傷殘九級”,但截至2021年4月8日,他的保險理賠還未拿到。究竟何時能支付并不清楚,他不由感嘆“理賠難”。而隨著像外賣騎手等靈活就業群體的增加,他們的保障如何?記者連日來多方采訪,了解這一群體的工傷保險“困境”。
遭遇|送餐途中骨折,8個多月未拿到保險理賠
吳先生告訴記者,他此前在歙縣經濟開發區送外賣。2020年7月29日中午,他在送餐途中,為避讓一輛三輪車摔倒在地,“診斷為膝蓋粉碎性骨折,醫生說我的半月板損傷嚴重。”8月27日,吳先生出院,開始在家養傷。
事發后,他將情況告知公司。雖然只做了20多天外賣騎手,但考慮到入職時交了保險,12月15日,他委托一家司法鑒定所做“傷殘等級鑒定”。其提供的鑒定書顯示,因雇主責任保險理賠需要,遂委托依據《勞動能力鑒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16180-2014) 進行鑒定。鑒定意見為“因外傷導致左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經住院行內固定手術治療,評定為傷殘九級。”
今年2月,準備好材料后,他開始找公司談保險賠償。顯示2月25日填寫的《出險通知書》標明,醫藥費67419.63元,誤工費22500元,傷殘賠償金130000元,總計219919.63元。但截至4月8日,吳先生說,他的保險賠付還沒到。“聽說是保險公司需要的一份材料還沒提供,但餓了么總公司又說提供了。”吳先生著急地多次詢問,都未得到明確的給付時間。
“我平常送快遞,兼職送外賣。”去年7月初,46歲的吳先生看到招聘信息后入職,選擇在中午、晚上到凌晨兩個時間段送外賣,“時間靈活,不耽誤工作,還能增加收入。”吳先生說,做這個行業,就是在路面上跑,誰都不希望出事。但現在出了事,他發現,理賠起來有些難。
“現在外賣騎手這么多,我們能不能有一個穩定的保障,比如像企業職工的那種工傷保險?”吳先生坦言。
“我昨天和總部說了,回復已在對接保險公司,還要再等等。”4月9日上午,招聘吳先生入職的黃山某傳媒有限公司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商業險理賠中確實“出了點問題”:之前提交的吳先生跑單記錄,保險公司稱沒有收到。“我們代理商的記錄保存有時效,目前由總部對接了。”他表示,一般來說,小事情線上能直接申請理賠,但吳先生是“傷筋動骨”,從準備材料到完成賠付,大概需要一個月。
體驗|險種模棱兩可,企業也有苦水
吳先生的遭遇,不只是個例。隨著經濟的發展,新興經濟業態下的靈活就業人員,在我國約有2億,其中就包括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賣騎手,他們的勞動權益,該如何保障?是亟須回答的問題。
“騎手一般分兩類,一類是代理商直接管,一類是眾包的模式。”一名從業多年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解釋,平臺會在各地有代理商,對騎手來說就是站點,負責招聘、管理騎手和市場;而“眾包”是有意愿做騎手的“想跑就跑”,在平臺注冊資料,找一個站點掛靠,不少大城市即該模式。“如果是第一種,代理商會給騎手排班發工資,數額基本相同。”他介紹,“眾包”的騎手,工資則由平臺直接打,單量、距離、商家等都會影響工資多少。
“我算2015年入行,那會兒騎手也有保險。”說到對群體的保障,該業內人士表示,一開始是個人老板買,付出的成本高,可能就有不愿意購買的現象。“市場發展到現在,可以說都會要求買,通過平臺系統的后臺操作。”他介紹,比如在餓了么的一個省內代理商,無論對兼職還是全職,騎手上線后,接到第一個單子,保險就會自動生效。“比如你兼職,歇兩天不干,第三天上線接單了,保險隨之生效。”而保險費用,由公司和個人各承擔一部分,“個人出的不多,50到80不等,要看保額。”
“就現在來說,保險公司對這一群體也有專門的險種,保額可以,險種也是齊全的。”他告訴記者,像人身意外險、第三者責任險均包含在內。就賠付的難易來說,有保險公司1萬元以下的可直接線上申請。
那么,在實際應聘中,外賣騎手的保障究竟如何?4月9日上午,記者以應聘的身份進行了咨詢。”我們是美團站點直招的,有平臺險、商業險和工傷險。”當記者具體咨詢險種和保額時,該工作人員未具體回應,“都有的,你放心。”
“全職有五險,簽合同的。”一招聘餓了么騎手的公司工作人員對以上問題,也未回應就掛斷電話。
“肯定有保險,是商業險,不買五險,因為購買的成本很高。”另一招聘美團騎手的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大多數騎手是做一個過渡,并不穩定。“一般做一年左右,最多跑兩三年,長時間做不現實。”
“出了事,我才知道公司的名稱,了解到保險賠付的額度。”吳先生也告訴記者,應聘時,他提供了身份證,開了賬戶后就開始接單。“公司說有保險,但保障細節,我沒問。”
業內人士坦言,從其經營站點的經驗看,這一行業雖不穩定,但有很多人是為了輕松、約束少。“作為站點,管理也很難。”他指出,這一兼職的群體,肯定不能用工資和理想來約束。“專職還好一點,有排班的限制。而對‘眾包’騎手來說,人數多,更自由,管理更難。” 而這一行業,也呈現出年齡的特點。“站點有25歲以下的年輕人,但更愿意跑的,是30-40多歲的中年人。”他告訴記者,這個群體有養家的壓力,外賣行業門檻低,來錢快,和白天的工作又不沖突,只要愿意正常上班,收入算可以,”站點跑的好的,一個月有2000單,月收入過萬了。”
與龐大的從業人數、特殊的行業規律相對,闖紅燈、逆行、為搶時間速度過快等騎手行為,客觀上也增加了其自身的風險。“安全意識和騎手本人也有很大關系。”合肥一代理美團外賣業務的公司主管表示,對騎手是有考核,但招聘騎手時,會根據其住所和意向,就近安排送餐,時間是夠用的,正常能完成,“也會有意外,比如找不到顧客。這時給站長打電話,會有協助。”
“系統一般是就近派單,時間來得及。”為餓了么招聘騎手的一公司負責人坦言,對超時的,實際上一般零罰款,”除非是超時太嚴重,或者弄壞了餐品,會要求賠餐損,這種情況并不多。”他表示,不排除個別騎手為了收入多搶單,“跑得快,心也慌,也就容易出錯。”
人社部門|為送新業態從業人員保障,相關政策正征求意見
廣開靈活就業渠道,同時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權益保障,推動市場健康、穩定向前發展,近年來,多部門都在積極探索保障模式,并作出嘗試。4月1日,廣東省《關于單位從業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勞動者等特定人員參加工傷保險的辦法(試行)》開始實施,網約車、外賣、快遞勞務等新業態從業者的8類特定人員,納入工傷保險參保范圍。
“我們早前已關注到靈活就業人員的保障問題,并作為重點工作。”合肥市人社局工傷保險處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外賣騎手受傷后平臺推脫,特別是沒有社保的從業者,合法權益保障較難。“按照現行政策,他們沒辦法參加單獨的工傷險,特殊情況能參保兼職工傷險,前提是有單位為其繳納五險。”他坦言,顯然很多人是不符合條件的。“目前,人社部相關的政策正在征求意見,是專門針對新業態從業人員的職業傷害保險。”他表示,人員涉及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和快遞人員。“主要是讓他們參上保,保障上,間接解決后顧之憂。”
同時,記者采訪了解到,從2019年開始,安徽省總工會開始向快遞員、貨車司機等八大群體會員贈送在職職工意外傷害互助保障計劃。2020年,在省市縣總工會主體實施基礎上,新增了與八大群體有關的省有關產業工會、協會、公司等,讓更多組織和單位參與,提升從業人員抵御意外風險的能力。“我們站點的部分騎手有工會贈送的保險。”吳偉華入職的黃山某傳媒有限公司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
律師|明確勞動關系,完善自身體制
“因為行業的特殊性,從業者的勞動關系不明確,導致維權面臨困境。”北京中銀(合肥)律師事務所范銀萍律師認為,首先應形成合法有效的勞動關系,如果是兼職,和平臺之間究竟是合作關系還是雇傭等關系?如果是全職,應該和其他職業一樣,簽訂勞動合同,約定服務的期限,繳納社保,讓從業者維護權益更有保障。
“我們也注意到,這一群體流動性較大,自由度大。”范律師表示,其次,作為企業,也應完善自身的體制,穩定該行業的從業人員。
“希望未來的法律能夠覆蓋這些群體,保障更全面一些。”范律師告訴記者,相關部門的監管也很重要,比如健全與加強與新就業形態相關的勞動監管、勞動糾紛調解等政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受訪者供圖)
編輯 許大鵬
鏈接:“靈活就業”工傷保險存在三大障礙
目前,全國以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家政人員為代表的靈活就業人員約有2億,他們中絕大多數都沒有參加工傷保險,一旦出現工作傷亡,個人與家庭容易遭受巨大沖擊。
調研發現,當前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意愿高漲,工傷保險基金也存在較大結余,但因三大政策障礙導致他們被擋在參保門外。
政策門檻。目前包括快遞、送餐等靈活就業行業,并未納入《工傷保險條例》中應參保的群體。在工傷保險行業風險分類表中,也沒有快遞、送餐行業風險劃分,無法確定相應繳費費率。
參保渠道。在當前工傷保險制度設計中,勞動者納入工傷保險范疇,必須由用人單位繳費。有地方社保部門負責人表示,不少靈活用工單位不愿意參保,是擔心為靈活就業群體繳費,容易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系,就要承擔“養老、生育、失業”等社保繳費義務,增加企業整體用工成本。
工傷認定。根據相關規定,勞動者遭遇職業傷害后,需要進行工傷認定,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只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等情況才能認定為工傷。然而許多靈活就業者往往獨自工作,工作時間、工作場所界限比較模糊,對工傷認定帶來諸多挑戰。
去年以來,隨著國家和各地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政策密集出臺,推動工傷保險擴圍的呼聲越來越高。
目前部分地區在開展工傷保險試點工作,覆蓋更多靈活就業群體。一類是出臺地方政策,將靈活就業群體納入工傷保險范圍;另一類是采取政府主導、商業保險公司運作方式,建立獨立職業傷害保障,便于靈活就業群體參保。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