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月1日,《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這部法律對環境污染行為、沿江產業發展、禁漁禁捕、生態修復、綠色發展、資源保護等各方面內容都進行了全面闡述與約束。如何保護好母親河?“這是我國首部流域保護專門法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副秘書長左俊曾參與《長江保護法》立法調研,在他看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戴上了法律的“護身符”,法治長江建設邁出歷史性的一步。他建議,通過依法治江、合力治江、系統治江、長效治江、科技治江“五治共舉” ,強力推進《長江保護法》實施。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副秘書長左俊
”過去五年,我國最為顯著的變化之一,就是藍天越來越多、江河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好。“特別是長江大保護,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去年8月份專門到安徽考察長江大保護并給予充分肯定。”左俊表示,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勝景正在由夢想照進現實。
“徒法不足以自行。下一步,我們要貫徹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以長江保護法實施為契機,推進’五治共舉’。”左俊建議,首先要依法治江。加強對長江保護法的宣傳,在全社會形成依法治江濃厚氛圍;加大執法力度,科學合理開發,對破壞長江生態環境的行為依法嚴厲打擊。二是合力治江。統籌上下游、左右岸、水體與岸線、各部門、各層級之間的關系,構建共抓共保、共建共享的大保護格局。三是系統治江。整合生態環境、公安、水利、農業農村、應急、國土、海事等部門力量,健全綜合執法機制;統籌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和港、產、城、岸、船,做到一體治理。四是長效治江。堅持標本兼治,在解決突出問題的同時,加快推進產業綠色轉型、低碳發展;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損害賠償、河湖長等體制機制,做到長“制”久清。五是科技治江。充分利用衛星遙感、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對長江大保護實行實時監測、數據匯集、智能分析、跟蹤預警,建設數字長江,打造智慧大腦。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陶娜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