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在合肥城區東北角的新站高新區三十頭鎮中心小學,有一個名叫“蜜音”的校園合唱團。三年前,剛畢業不久的年輕音樂教師楊波發起成立了小小的合唱團,將一群熱愛音樂的孩子們匯聚到一起,一個人帶著孩子們練聲、學唱,進而走上舞臺,拿到區級、市級獎項。三年多來,合唱團從最開始的幾個人,發展到如今的三十多人,成為了一支訓練有素的小學生藝術團體。而更讓楊波欣慰的是,少年們在歌聲中增強了自信,激發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取名“蜜音” ,年輕教師辦起校園合唱團
楊波是安徽定遠人,從小受父母的影響,非常喜歡音樂,高考時選擇了安慶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就讀。2017年9月,23歲的楊波在大學畢業后來到新站高新區三十頭鎮中心小學,成為一名音樂老師,也是這所小學唯一一名專業音樂教師。
學校所在地位于合肥東北角,很多年前因為距離合肥市中心30華里,而得名“三十頭”,如今,三十頭已經在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轄區范圍內,這里不僅坐落著“世界大廠”京東方、維信諾,而且還有著中國鄉鎮的普遍面貌,是城郊居民和外來務工者的家園。
剛來到這,楊波有一點失落。他的世界似乎離五彩斑斕的城市生活越來越遠了。但是,看到孩子們稚嫩的臉龐和對音樂的喜愛,楊波開始沉下心來開展音樂教學。
楊波發現,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音樂,上課氣氛很好,但學校周邊藝術資源相對匱乏,孩子們的音樂水平很難進一步提高。于是,楊波想,能不能辦一個音樂社團,來豐富孩子們的藝術教育呢?
楊波向學校領導提出組建校園合唱團的想法,學校領導非常支持。場地、設備、器材……一周內,把所有能利用的都匯聚到小小的音樂教室里來了,雖然還是相對簡陋,但“蜜音”就此正式成團了。“取名‘蜜音’,是希望他們從音樂中找到甜蜜和美好。”楊波說。
用愛堅持 ,合唱團藝術節上嶄露頭角
合唱團剛剛成立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家長的不理解是其中之一。“我當時到各個班去找搜羅學生,有的孩子想來,但家長不同意,怕耽誤文化課。”所以剛開始只有不到十個學生,從二年級到六年級都有。
楊波開始在每周三的下午,帶領孩子們練習合唱,“包括練聲、發聲、音準、節奏、歌唱時的情緒等,一步一步教他們練習。”在一些配備齊全的學校,合唱團一般需要好幾個老師,分別教不同的聲部,有的指揮,有的彈鋼琴伴奏。而在“蜜音”合唱團,老師只有楊波一個,“我就一部分一部分地教,有時還會利用20分鐘的大課間的時間,喊來幾個學生,抓緊時間教他們。”而到了合練的時候,必須有鋼琴伴奏,楊波就找到自己的大學同學,“友情出場”到學校來伴奏。
條件很簡樸,資源也不豐富,但楊波憑著對音樂、對學生的熱愛,一直堅持下來。經過幾年的訓練,“蜜音”合唱團開始登上大大小小的舞臺。2019年,“蜜音”合唱團更是在第四屆新站高新區中小學文化藝術節中拿到了合唱專場一等獎,這個成績讓大家都非常高興。“這次拿獎,對我們合唱團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孩子們更有信心,更有勁頭了,家長們也更加了解我們,支持我們。”楊波說。
“雙減”助力, 首次拿到“市級二等獎”
從那以后,“蜜音”合唱團開始逐漸發展壯大。“人數從最早幾個人,增加到現在的三十多人。”另外,對于合唱團,學校也給予了更多的支持,“包括設備、經費等,都盡量滿足孩子們練習的需求。
在楊波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三十頭的孩子們愛上了歌唱。三年級學生張逸興兩年前就被母親報名加入合唱團預備隊,但孩子貪玩,時常會去踢足球、打籃球而缺席訓練。后來,張逸興被團里的哥哥姐姐們動聽的歌聲和自信的表演所吸引,心生羨慕,主動要求加入合唱團比賽訓練。“之后,他不僅上課和排練非常積極,還經常在回家路上邊聽伴奏邊練習,甚至晚上睡覺前還把譜子拿出來練一練、唱一唱,生活中,也越來越開朗積極了。”現在,張逸興和其他孩子一起代表學校演出,“我看到了他對這個舞臺的熱愛,成了一個愛音樂、愛生活的孩子。”楊波說。
2021年“雙減”政策出臺,又讓“蜜音”合唱團迎來了新的發展,成為學校個性化課程之一,時間也固定在周三下午4點半到5點半之間。而經過每周堅持不懈的訓練,合唱團已經能夠演唱許多膾炙人口的中外經典合唱樂曲,演唱水平逐年提高,成為一支訓練有素的小學生藝術團體。在2021年合肥市第十二屆中小學文化藝術節聲樂展評中,“蜜音”合唱團憑借《夢的地圖》《少年中國夢》兩首歌曲,一舉拿到了二等獎,“這是我們第一次拿到市級的獎項,特別激動!下一年,我們想沖刺一等獎。”楊波對未來滿懷信心。
熱愛生活,是最好的“成長禮物”
在合唱團成立以來的三年多時間里,楊波和學生們收獲了很多榮譽,但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是豐富了藝術教育,增進了孩子們對音樂的熱愛,也提升了孩子們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
三年多來,楊波和很多孩子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蒯歆暢就是其中之一。“合唱團剛成立時,她是三年級的學生,喜歡唱歌,但是性格很內向靦腆。有一次,因為幾個高音反復出現問題,她就很著急很自責,甚至急哭了。我就用鼓勵的方式讓她不要急,安慰她。經過長期的訓練和各種舞臺的演出,我在她的臉上看到笑容更多了,更加自信了,甚至在學校運動會跑步比賽上,也能看到她的身影。”
蒯歆暢的母親甄茂玉說,孩子因為從小體質差,缺乏自信,“但在合唱團里,她找到了很大的信心,膽子越來越大了,也更加開朗了。”甄茂玉說,楊波老師不僅教孩子們唱歌和音樂,生活中也很關心孩子們,“他把音樂的力量延續到了孩子們的生活中,這對孩子們的成長幫助非常大。”
三十頭鎮中心小學負責人劉松說,“合唱團的成立,讓很多孩子們感受到了美育的力量,給這些城郊的孩子們帶來了自信,為他們今后的成長奠定了更好的基礎。”劉松說,除了“蜜音”合唱團,學校還開展了足球、經典誦讀、舞蹈等多種個性化課程,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讓孩子們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三年多來,楊波在很多學生的身上看到了他們的成長,“孩子和家長也會跟我分享合唱團的美好回憶,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他說,堅持和努力是“蜜音”合唱團永遠的“團魂”,“我希望合唱是他們學習生活中最精彩的禮物,也希望他們在合唱中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發自內心的去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
有一個場景一直讓楊波記憶猶新。“那是一次比賽前彩排回學校的路上,已經是傍晚,大家都很疲憊。但是他們自己就在大巴車上,自發地一個接著一個唱起《我的祖國》。那個瞬間,在那么優美的歌聲中,我就感到強烈的幸福感自豪感充斥著全身。”楊波回憶說,他和“蜜音”合唱團的孩子們在音樂中找到了生活的“甜蜜和美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