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1月12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安徽省桐城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桐城市正式獲批成為中國第13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桐城市區俯瞰圖
作為“桐城派故里”“黃梅戲之鄉”的桐城市,自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設桐城縣,距今有長達1200多年的建城史。全市歷史文化名城資源十分豐富,價值獨特。全市擁有安徽省歷史文化街區四片(東大街、南大街、勝利街、北大街);已公布歷史建筑206處,不可移動文物506處,71項非遺名錄。
桐城文廟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時期桐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涌現出方以智、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等杰出的歷史人物,更孕育出主盟清代文壇200余年的“桐城派”,歸附作家1200余人,在中國文化史上蔚為高峰。近年來,桐城市持續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出臺了《桐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規定》,每年安排2000萬元人民幣以上專項保護經費,用于歷史城區的環境整治、歷史文化街區基礎設施改造提升、文物建筑和歷史建筑修繕整治利用等保護項目,目前已經累計投入6.6億元人民幣政府性資金。
六尺巷禮讓牌坊
在名城保護過程中,桐城重視從點滴入手。通過樹立標識、標牌、古城地圖等形式,標記體現桐城重要的山水格局和歷史環境要素。保護古城城池格局及歷史環境要素,凸顯古城背山面水、“龜形城池”的獨特空間環境。嚴格控制古城核心保護區和歷史風貌區的建設高度及歷史街道走向等。
桐城古城龜形城池圖
如今,桐城市歷史街巷保存完好,肌理格局保留完整,歷史建筑集中成片。這座千年古城正一步步煥發出青春活力,實現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人居環境改善雙贏。
潘月琴 李立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蔣六喬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