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每年的9月10日,除了是中國的教師節,還是世界預防自殺日。今年“世界預防自殺日”的主題是“展現行動,創造希望”。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中級心理治療師、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督導師鄭誠表示,有自殺傾向的人在做出極端行為之前,一般都會從心理、行為或言語上發出一定的信號,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夠識別這些信號,并及時采取行動,也許就能創造希望,成功挽救更多的生命。
情緒波動會比較大
有自殺傾向的人經常會出現極端的情緒波動,比如極度生氣、憤怒或想要報復,或經常過度焦慮、急躁或內疚,或認為自己是他人的負擔,即使身處在人群中,也經常感到寂寞或孤獨,可能還會感到羞愧或自卑。
言語悲觀消極
有自殺傾向的人常感“人生無望”、“人生無意義”,“除了去死,再也沒有其它方法可以結束痛苦”。他們的言語經常是悲觀消極的,比如會說“活著太難了”、“我看不到出口”、“我死了會更好”、“我不能再忍受了”、“—切已經不重要了”、“我走之后,他們會想念我的”、 “我希望自己從來沒有來過這個世界”等等。
行為舉動突然反常
他們可能著手“處理各種瑣事”,如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分送給別人,規劃財務立遺囑之類的,和所愛的人道別等。可能在冒險做出危及生命的行為,比如濫用藥物(合法或非法)、酗酒、魯莽駕駛等。可能開始關注自殺的方式,甚至購買一些日常生活中基本用不到的危險性器具、囤積合法或非法藥物等。可能開始回避社交,避開朋友、家人或同事,選擇獨處。他們的日常生活可能會出現劇烈變化,比如突然不再每周打籃球,或不再參與喜愛的游戲等。
表象“好轉”實則更加危險
有時陷入低谷的人突然情況好轉,這時更應提高警惕。因為情緒突然變好很可能是因為他終于決定要自殺,不需要再掙扎,甚至可能已經做好了計劃。
鄭誠介紹,陷入困境里的人,思維方式往往都是非常狹窄的,很多認知都是不合理的,當發現身邊人有上述心理或行為出現,且情況比較緊急時,可以采取這樣施救的措施:報警求助或撥打心理援助熱線,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的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是:0551-63666903;陪同對方到精神衛生機構接受專業治療;立即通知對方家人,并持續給予心理支持;轉移自殺工具,移走對方可以接觸到的任何足以致命的物品,直到情況好轉。
朱世玲 周潔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