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合肥正在申報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電子健康碼將上線“醫保移動支付結算”功能、展非急救患者轉運探索……針對合肥市“兩會”上代表、委員提出的建議,合肥市衛健委日前進行了集中答復,透露了諸多民生熱點。
關鍵詞:區域醫療中心
合肥正在申報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
2019年10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聯合印發《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發改社會[2019]1670號),方案提出通過3-5年努力,形成一批以區域醫療中心為核心的專科聯盟,相關地區重點病種治療水平與京、滬等地差距大幅縮小,跨省、跨區域就醫大幅減少,推動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合肥市第十六屆人大第四次會議上,許占海等兩名代表提出了“關于建設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議”議案。對此,合肥市衛健委在答復函中稱,目前,長豐縣北城醫院(中國科大附一院北區)正在申報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該項目于2018年5月完成初步設計批復,項目概算總投資約16億元,總占地面積約286.44畝,總建筑面積約42.88萬平米,目前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建設。
2020年11月,省級已向國家提交了《關于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的請示》,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為輸出醫院,以中科大附一院為依托,將長豐縣北城醫院(中科大附一院北區)建設成為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目前,長豐縣北城醫院(中科大附一院北區)包括綜合樓與創傷中心樓在內的項目主體及二次結構已施工完成,建設資金由長豐縣財政通過統籌財力和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予以保障;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已做為省級項目申報中央預算內投資5億元,等待國家審批。
關鍵詞:便捷就醫
電子健康碼將上線“醫保移動支付結算”功能
在合肥市第十六屆人大第四次會議上,翟羿萑代表“關于實現“醫保移動支付結算”的議案。對此,合肥市衛健委在答復函中稱,2020年,合肥市電子健康碼項目建成投入使用,項目完成了合同約定的全市9家市屬醫院、8家縣級醫院、90家基層衛生機構實施改造,應用覆蓋市屬醫院、縣屬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等醫療機構,實現了醫療服務“一碼通”,實現了“健康合肥”APP和微信公眾號居民手機就醫全流程應用。合肥市民可以通過健康合肥APP、官方公眾號、支付寶生活號實現就醫全流程應用,包括線上預約、掛號、就診、繳費支付、檢驗檢查、取藥、報告單、親情賬號、健康教育等功能; 通過電子健康碼實現跨院使用,通過部署衛生專網實現醫院與衛健委、數據中心機房的網絡互通。
合肥市電子健康碼實現“醫保移動支付結算”功能是真正的民生工程,也是為民辦實事事項。前期合肥衛健委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技術也已經成熟,同時合肥市衛健委也會全力配合相關單位實現電子健康碼的“醫保移動支付結算”功能,真正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讓老百姓在“互聯網+”的時代,真正做到便捷就醫,做到讓數據多跑腿,老百姓少跑腿。
合肥將開展非急救患者轉運探索
在合肥市第十六屆人大第四次會議上,趙璟等代表提出了加快推進急救事業發展的建議。下一步,合肥市將推動《合肥市院前醫療急救管理條例》立法進程,研究制定非急救轉運工作的相關規范性文件,明確行業準入標準,界定運營性質,規定服務對象及范圍,規范服務流程,強調監管責任。
我國院前醫療急救是政府舉辦的公益性事業,非急救患者轉運不屬于院前醫療急救范圍,但與醫療延伸服務有關,是新時代人民群眾多元化健康需求的體現,事關人民群眾的健康利益。合肥市衛健委擬參考兄弟城市做法開展非急救患者轉運,例如:上海市2016年出臺的《上海市急救醫療服務條例》中明確規定,院前急救服務和非急救轉運服務實行分類管理。上海市急救中心開通“962120”康復出院專線,在業務受理與車輛調度上實現與急救業務的剝離。南京市于2018年8月開通非急救轉運呼叫專線“962120”,正式啟動由南京長客非急救轉運服務有限公司承擔的非急救轉運社會化服務工作。 下一步,合肥市將因地制宜開展規范非急救轉運試點探索。對群眾轉運需求分級分類,合理配置資源。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不需要醫療支持的非急救轉運,探索多種服務提供形式。
關鍵詞:托育服務
每年建成2-3個示范性托育服務機構
合肥市政協委員李軍提出“關于加快推進我市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建議”。對此,合肥市衛健委答復稱,截至2021年6月初,合肥全市在市場監管部門依法登記注冊的托育機構393家,通過衛生健康部門備案的托育機構70家。在科學規劃托育機構建設方面,“十四五”期間,合肥市每年將建成2-3個示范性托育服務機構,各縣(市、區)每年至少建成1個普惠性托育服務機構;實施托育服務補短板方案。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托育機構,積極推進托幼一體化建設;加強托育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對托育服務從業人員管理;加強對各類托育機構的監督與管理,抑制過高收費。至2025年全市托位達到59800個左右,千人口擁有托位數達5.6個;根據省級統一安排,合肥市將托育服務建設納入2021年度民生工程,全年需新增托位3000個,對完成新增托位分解任務的縣(市、區)由省級財政安排資金進行獎補,初步安排省級資金85萬元。截至5月底,全市新增托位909個,完成率達30%。
穆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