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避害”選址、留住“鄉愁”、“無廢”生產生活……8月12日,記者了解到,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加快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加強新建農房選址。同時提出,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建設保護塑造鄉村風貌,延續鄉村歷史文脈,不拆傳統民居、不砍老樹、不蓋高樓。
農房建設堅持“避害”的選址原則
實施方案提出,安徽省要加強新建農房選址。農房建設堅持“避害”的選址原則,選址應綜合考慮水文、地形、地質、風向、污染源、耕作半徑等因素。位于丘陵和山區時,宜選用向陽坡,避開風口和窩風地段。新建農房選擇場地時,應在穩定基巖、堅硬土或開闊、平坦、密實、均勻的中硬土等場地穩定、土質均勻的地段,要避開自然災害易發地段,合理避讓山洪、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危險區,不在陡坡、沖溝、行洪河道、行蓄洪區、低洼地、礦產采空區、地質塌陷區和其他災害易發地段建房。
房和村莊建設要尊重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脈絡,順應地形地貌,不破壞自然環境、不破壞自然水系、不破壞村莊肌理、不破壞傳統風貌。鼓勵新建農房向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齊全的中心村聚集,農房建設注重提升農房服務配套和村莊環境,加強農房建設風貌和結構安全引導。農房布局要根據不同住戶情況和農房類型集中布置,宜以聯排形式為主,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建設農房。規模較大的村落宜分為多個組團布局,順應自然地貌,形成錯落有致的空間布局。
營造留住“鄉愁”的環境
記者注意到,方案指出,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建設保護塑造鄉村風貌,延續鄉村歷史文脈,不拆傳統民居、不砍老樹、不蓋高樓。以農房為主體,利用古樹、池塘等自然景觀和牌坊、古祠、古橋等人文景觀,營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村容村貌。農房建設要尊重鄉土風貌和地域特色,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精心打造建筑的形體、色彩、屋頂、墻體、門窗和裝飾等關鍵要素。提煉傳統民居特色要素,傳承優秀傳統建筑文化。
農房建設要注重農房單體的個性特色,更注重村居整體的錯落有致,有序構建村莊院落、農房組團等空間;要體現地方色彩、鄉村風貌,注意抗震、防洪、防風、防雷電、防火;要注重保護和傳承鄉村特色,以點帶面促進村容村貌提升,防止大拆大建、刷白墻、西洋化。村莊建設要堅持分類引導,使山水田林湖草自然風貌得到保護,平原地區更具田園風光,丘陵地區更具錯落有致風貌,水網地區更具水鄉風韻,山區更具生態山村風貌。
各地要鼓勵設計建設無障礙設施
方案指出,農房建設要先精心設計,后按圖建造,建設滿足鄉村生產生活實際需要的新型農房。各地要鼓勵設計建設無障礙設施,充分考慮適老化功能需求。要完善水、電、氣配套附屬設施,新建農房要同步設計衛生廁所,因地制宜推動水沖式廁所入室。
同時,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機制。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設施、壓縮式中轉站和轉運車輛等轉運設施配置建設,提高中轉站轉運能力。合理建設或配置村莊垃圾收集點,實現自然村組全覆蓋。全面建立村莊保潔制度,確保村村有保潔。
此外,倡導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傳承鄉村“無廢”的生產生活方式,以生活垃圾分類為抓手,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變廢為寶。優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方法,可回收物利用或出售、有機垃圾就地漚肥、有毒有害垃圾規范處置、其他垃圾進入收運處置體系。
方案要求,各地要根據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經濟條件、文化傳承、村莊類型等要素,選擇若干有代表性的村莊開展試點。試點村要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推進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取得實效,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袁晶晶 金夢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