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今年初,合肥憑借“2020年生產總值10045.72億元”,與南通、福州、濟南、西安和泉州等市一起邁入“萬億俱樂部”。7月23日,合肥2021年上半年GDP數據出爐,GDP為5203.46億元,同比增長13.6%。合肥躋身“萬億俱樂部”后交出的首份“期中成績單 ”,與班里的其他“同學”相比,處于怎樣的水平呢?
合肥上半年GDP為5203.46億元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上半年合肥實現生產總值(GDP)5203.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3.6%,兩年平均增長6.7%。
其中,第一產業127.92億元,同比增長6.6%;第二產業1820.07億元,同比增長17.4%;第三產業3255.47 億元,同比增長11.9%。
與其他“同學”相比處在中間位置
查看其他剛剛邁入“萬億重點班”的“同學”成績發現,江蘇省南通市上半年GDP最高,為5483.1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3.3%,兩年平均增長7.5%。究其原因,是南通市上半年工業生產增勢良好。統計顯示,上半年南通市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678.57億元,同比增長15.9%,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6%,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2.4%,全市制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8.9%。
泉州市上半年GDP為5362.71億元,名義增速達到14.88%。而同樣位于福建省的福州市,上半年GDP為5011.09億元,名義增速為14.92%。
陜西省西安市的GDP與福州市差不多。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上半年西安市生產總值5099.62億元,同比增長7.8%。業內人士表示,西安第二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更多依賴第三產業,是影響增速的主要原因。
另一個“萬億俱樂部”城市濟南,截至記者發稿,還沒有公布上半年GDP數據。
可以看到,合肥市上半年的經濟發展數據,與其他新晉城市相比,處于中間位置。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崛起”
不過,就在數據公布的同時,合肥也迎來了新的利好政策。
7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為中部崛起戰略吹響了新的號角。在這份“綱領性文件”中,合肥被7次“點名”,其中提到了要“在長江沿線建設中國(合肥)聲谷”“加快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支持合肥都市圈建設”“增強合肥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推進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建設”“推動合肥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樞紐,提高支線機場服務能力”“鼓勵合肥建設臨空經濟區”。
近年來,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肥正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但此次“中部崛起”戰略的“全新升級”,也將讓合肥承擔起國家賦予的雙重重任,在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獲得更多機會,做出更多貢獻。
中部競爭也很激烈
在中部高質量發展中,合肥也將面臨激烈的競爭。
《意見》中,合肥7次被“點名”,武漢與鄭州則分別是8次和9次。《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武漢、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增強長沙、合肥、南昌、太原等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
而從GDP數據看,2021年上半年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8251.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20年同期增長28.6%,比2019年同期增長3.5%,經濟運行呈現全面恢復、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鄭州市上半年實現生產總值6314.9億元,同比增長12.5%,兩年平均增長6%。
兩個身邊的“國家中心城市”的成績更高,而身后的江西南昌,上半年GDP為3155.75 億元,名義增速為20.04%。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南昌以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中心,發展勢頭迅猛,對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業內人士認為,合肥應該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早日實現綜合實力邁入“全國城市二十強”的宏偉目標。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