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今年27歲的小伙劉雨來自蚌埠,如今在合肥一家保險公司工作,平時喜歡讀書,還喜歡淘舊書以及逛舊書攤。提起5月下旬的一次淘書經歷,他內心一直很不平靜?!爱敃r看到這兩只文件袋不小,表面都已泛黃,還有些破舊?!?月29日,劉雨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回憶,連同一本《道德經》在內,一共花了50元將它們買下來,打開文件袋,卻被里面的東西深深吸引了。
劉雨驚訝地發現,兩只文件袋內各有一份幾十頁的手稿,在手稿的封面上有“皖南從軍日記”和“皖南游擊生活日記”的字樣,還有戰友通訊錄、舊報紙以及一些資料等。按照文件袋上以及袋內的相關信息,經過一個月的碾轉聯系,劉雨先后聯系到日記手稿兩位主人葉繁和鐘敬又的親屬,更令他欣喜的是兩位已年過九旬的革命前輩葉繁和鐘敬又都還健在。
舊書攤上兩只泛黃文件袋引起小伙注意
劉雨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說,事情發生在5月下旬,他平時愛讀書也喜歡買書,當時在合肥市宣城路附近一帶逛,看到有一位老人在賣舊書,“之前在這里買過兩次書,書攤上的舊書不少,我還特意翻了翻?!眲⒂暾f,在翻找的過程中,他發現兩本包裝不算好的文件袋,文件袋挺鼓的,外表已經泛黃,而且角邊有破損,可是當劉雨打開文件夾后,卻被里面的東西驚訝到了,“主要內容是皖南從軍日記的手稿,兩個袋子內都有,共有幾十頁之多?!?/p>
圖為:劉雨當時買下的其中一個舊文件袋。
6月29日下午,記者在劉雨的工作單位找到他時,他告訴記者,當時他買下了一本《道德經》和這兩只舊文件袋,一共花了50元錢?;厝ブ螅瑒⒂甏_認了文件袋內的東西,并仔細閱讀了日記的相關內容,兩份日記手稿記錄的都是1948年和1949年發生的事情,并且其中一份是1989年謄寫的,另一份是1993謄寫的?!安浑y判斷,這樣的文字應該是革命老兵的回憶,還是比較珍貴的,如果能找到它們的主人,會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劉雨如此說。
劉雨說,對于為何會在舊書攤上出現這樣的東西,他很好奇,不過在買下來之后,他一方面嘗試聯系這兩份手稿的主人,另一方面也將這兩只文件袋保存好。
手稿生動記錄下打游擊和部隊文工團的歲月
“根據手稿內的相關信息,兩份日記手稿的主人,一位叫葉繁,一位叫鐘敬又。”6月29日下午,劉雨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他反復看了幾次兩份手稿,主要記錄了當時手稿主人和戰友們打游擊還有在文工團的歲月,每次看完之后都有種莫名的感動,而且文字讀起來真實感人,令人聯想到在戰火歲月中,革命前輩們的不易。
記者在鐘敬又謄寫的“皖南游擊生活日記”中看到這樣的記錄,“1949年3月初,我們六人由交通員大老金同志引領,自杭州跋涉來皖南。從皖浙交界處順溪冒雨翻過昱嶺關后,即進入國民黨軍控制的封鎖線。連日闖過三陽坑的自衛隊、霞坑的碉堡和大阜檢查站的嚴密盤查,至南源口,在夜幕中渡過新安江到薛坑口。得當地同志引領入山,至小洲。數日后,程自立部長帶了兩班戰士來小洲接我們。隨后帶領我們晝歇夜行,冒雨在崎嶇山嶺中、敵人碉堡間,輾轉追蹤支隊司令部的去處……”
圖為:《皖南從軍日記》手稿。
在日記手稿中,危險的場景多次出現,鐘敬又在日記中寫道“于行軍間隙寫下的日記,在山區那段畢生難忘的戰斗生活……”劉雨對記者說,文件袋中除了這些珍貴的日記手稿,還有戰友通訊錄、舊報紙及一些打印的資料等。
經多方聯系找到日記第一位主人——99歲葉繁老人
按照文件袋上顯示的收件人相關信息,收件人叫申非伊,收件地址是安徽省文化廳文學藝術研究所。劉雨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通過一番尋找,他聯系到了這位申非伊老人,經了解,原來申非伊的愛人當年正在整理相關歷史資料,葉繁和另一份日記手稿的主人鐘敬又謄寫了《皖南從軍日記》及《皖南游擊生活日記》寄過來,后來申非伊的家庭發生許多變故,手稿日記到底如何遺落出來,也就無從得知。
劉雨說,根據文件袋內的寄件人地址,他多方聯系,包括聯系上海那邊的客戶幫忙,在今年6月初,最終找到了其中一份日記手稿的主人,今年已99歲高齡的葉繁。“當地的社居委也幫了忙,最初是葉繁老人的兒子與我取得了聯系?!眲⒂暾f,在獲知他的手頭有葉繁老人的從軍日記及一些資料時,葉繁老人的親屬很激動,雖然家中有一些備份,但他們仍然希望劉雨把相關的物品寄回去,“和葉繁老人的兒子及外孫都聯系上了,他們很看重老人謄寫的這份日記手稿,包括一些資料等?!?/p>
圖為:6月26日下午,劉雨和99歲的葉繁老人進行視頻聊天。
讓劉雨更難忘的是,6月26日下午,他和99歲的葉繁老人進行了視頻聊天,他向記者回憶,“老人的記憶力很好,清楚地記得自己的戰友,還講述當年的事情?!彪m然通話只有10分鐘,但劉雨說,能和這樣一位革命前輩通話,是讓他很驕傲的事情。劉雨稱,他已經把葉繁老人的“皖南從軍日記”手稿及相關物品都寄了過去,而且葉繁老人的親屬還給他發來不少老人所獲獎章的照片。
碾轉月余聯系到鐘敬又老人的親屬
“另一位日記手稿的主人鐘敬又老人,找起來花了不少力氣,打了好多電話,開始一直沒能聯系上。”劉雨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說,他判斷這兩只文件袋可能寄出來有不少年了,不少電話打過去,不是打不通,就是聯系不上。后來劉雨碾轉獲得鐘敬又老人可能的住址,但電話一直聯系不上,他便嘗試用點外賣的方式,讓外賣小哥到現場看能否問到一些情況或熟人,經過了解,老人已經搬走了。
6月27日,經過一個月左右的碾轉聯系,包括葉繁老人提供的相關信息,劉雨終于聯系到鐘敬又老人的一位親屬,對方表示,老人已經90多歲了,現在還健在,“已經溝通上了,不過鐘敬又老人的日記手稿及其他物品還沒寄過去,會盡快寄過去吧。”雖然找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劉雨在找人過程中,表示自己已經收獲了很多,“看到兩位革命前輩手寫的真實日記,心里很有感觸?!?/p>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呂歡歡 魏鑫鑫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