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作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與"農業大省"安徽一直有著深厚的情誼。他本人多次來到安徽,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也曾有幸在多個場合采訪袁隆平院士。翻開老照片,當時的畫面又浮現在眼前。
不忘"安利"久居的湖南
地點:安徽合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春雷攝
"這張圖片拍攝于合肥翡翠湖迎賓館,一晃十幾年了。"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項春雷回憶,2008年5月6日,袁隆平來到安徽,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東分中心揭牌。
當時,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根據中國水稻生產不同生態區,已在北方的天津、南方的深圳、西南的成都分別建立研究分中心。合肥市憑借科教、區位、水稻種業、產業環境等優勢成為全國第四個水稻研究分中心,專門研究第三代超級稻。
在當晚的歡迎晚宴上,餐桌中間特別布置的秧苗讓項春雷記憶深刻:"記得這個秧苗當時特別難找,也是費了一番周折,但卻代表了我們作為東道主的一片心意。"
在晚宴上,袁隆平的心情也非常好,他還興致勃勃地"安利"起湖南長沙的娛樂休閑產業。
面對媒體有問必答
地點:北京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卞世鵬攝
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的報道小組在北京采訪時,也曾采訪過袁隆平院士。
"那天政協分組討論剛結束,大家都在等待采訪政協委員,一個瘦小的身影從我身邊經過。"記錄下這張圖片的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卞世鵬回憶,當時人群中有眼尖的記者發現了袁隆平,有人喊了一聲"袁老",周圍的人一下就圍了上來,"但袁老沒有排斥,一直很和藹地回答大家的提問,我的兩位同事都在現場,我也記錄下了這個瞬間。"
卞世鵬回憶,當時媒體記者一直簇擁著袁隆平,從會場到電梯很短的一段距離,袁隆平對記者"有問必答",回答最多的也是有關糧食價格的問題。當年已經82歲高齡的他向記者自稱"80后",有記者關心他的身體狀況,袁隆平也笑呵呵地說:"身體很好,都還能下田呢。"此時,電梯門正好打開,袁隆平獨自一人乘電梯離開。
情牽安徽試驗田
地點:安徽六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 竇祖軍攝
袁隆平院士再一次出現在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的鏡頭里,是2012年9月19日,他來到六安市霍山縣超級稻攻關試驗點。
"這是我唯一一次和袁老‘打交道’。"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竇祖軍回憶,當時,袁隆平一邊走一邊察看試驗田,現場的記者們在田埂上倒著走。"袁隆平在現場時間很短,我還要找機會提問,因為是帶著任務去采訪。"瞅準了空隙,竇祖軍拋出了當時的熱點問題——"您對黃金大米怎么看?"盡管秘書攔著不讓問,但袁隆平聽到后還是簡要說了幾句自己的看法。
竇祖軍回憶,袁隆平全程笑呵呵的,沒有什么架子。在察看了超級稻的情況后,還割了一畝稻現場脫粒、稱重。雖然只停留半個小時左右,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