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連日來,安徽省六安市因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受到輿論關注。與此同時,六安讀音也再度引發爭議。在央視新聞頻道、財經頻道近日播出的多檔新聞節目中,多位主播將六安讀作“liù ān”。而在安徽衛視、六安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中,主播仍將六安讀作“lù ān”。5月20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相關工作人員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表示,他們也將把市民的建議納入其中來討論。
本報曾多次關注地名讀音問題
關于六安的讀音問題,多年來新安晚報一直在進行關注。今年5月17日《新安晚報》官方微博稱:“近日,安徽六安疫情引關注,人們也對六安的六到底怎么讀產生疑問。在央視新聞播報中,幾位主播都讀的是安徽六(liù)安,理由是最新第12版《新華字典》中看到,‘六’只有liù這一個讀音。不過2006年經安徽省政府同意,六安得以保留‘lu’的舊音。著名語言學家、詞典學家王光漢教授曾稱,‘地方名稱要聽從地方的讀音,不能亂取消。’”。
在2006年2月份《新安晚報》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六安市認為,六安地名是漢武帝時確定的,已有兩千年歷史,“六安”的“六”不僅反映著當地地理地貌特征,也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有著鮮明的區域性特點和特殊含義。《康熙字典》和現代辭書均認定“六安”的“六”讀“lù”。該市要求保留原讀音。
當時,安徽省民政廳、語委辦專門為此進行認真的研究并報省人民政府同意,認為地名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地名讀音應體現以人為本精神,充分尊重當地政府和群眾意見,同意兩市仍保留舊讀音的意見。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副處長汪曉嵐認為,這同時也說明地名與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聯系緊密,目前這兩地更改讀音的條件仍不成熟。
對此,國家地名研究所的有關專家對安徽省的這一做法表示認可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時至今日,六安市政府門戶網站的網址仍為www.luan.gov.cn。
爭議的核心在于詞典對讀音的呈現
六安讀音爭議由來已久,尤其是在2016年再度得到極大的關注,也牽出了權威詞典上對于該讀音的呈現與判斷。
2016年4月27日晚,在央視《新聞聯播》一則報道中,主持人郭志堅將六安讀作“liù ān”。隨后,很快便有網友指出郭志堅的讀法是錯誤的,六安應該讀作“lù ān”。
對此,郭志堅在2016年4月28日12時55分發布微博回應稱,“謝謝廣大觀眾對‘六安’地名發音的關注。對于媒體工作者來說,發音書寫的唯一依據是經過國家權威部門審定的字典,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郭志堅在該微博后附上了4張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的照片,詞典內容顯示,“六”只有“(liù)”這唯一的一個讀音。
不收錄lù是尊重語言事實的體現
事實上,在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編的《現代漢語詞典》2005年修正定稿第5版中,“六”字在用作地名時已被取消了“lù”的讀法。
記者了解到,《現代漢語詞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纂,目前由其修訂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也于2016年9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對于“六安”的讀音問題,該所的劉祥柏研究員曾在2016年撰文并解答不再在“兩典”收錄“六”字已經消失的文讀音lù的原因,這也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官方觀點。
這篇文章在結論部分稱:從歷史和方言的角度看,“六”字一直是入聲的讀音,普通話存在過文白兩讀也是入聲讀音在普通話音系中的具體體現。漢語史、現代方言和普通話都不存在一種單獨的“六”字讀如去聲“路”的讀音來源。普通話六"這個入聲字有文白異讀,文讀lù,白讀liù,這是普通話古次濁入聲字讀為去聲這種音系類型的一個特征,而不是古音特征,也不是方言特征。普通話地名讀音固然可能會存在名從主人的原則,但是也是折合成符合普通話語音規律的讀音,不會照搬方言的音值,讀入聲[lu?],普通話根據入聲演變規律文讀音為lù,白讀音為liù。
文章還稱,隨著普通話自身的發展演變,“陸”字在普通語詞里仍然讀lù音,而“六”字一度存在的文讀音lù則逐漸消失,普通語詞中早已不存在這種文讀音。因此,不能根據方言同音的入聲字“陸”字音來類推普通話“六”字音。部分字典、詞典地名中標注文讀音lù,反映的是大半個世紀前的普通話地名審音成果,并沒有體現普通話語音變化趨勢;《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在最近的一兩個版次中不再收錄"六"字已經消失的文讀音lù,則是尊重語言事實的體現。
新版《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刪除了“六”字的老文讀音lù,同時也刪除了六安、六合這兩個地名的注音。刪除了這兩個地名的注音,一方面是表明普通語詞文讀音lù已經消失不用,另一方面,表示地名讀音的審定留待將來新的地名審音時再做最終決定,現在不建議仍然使用語詞中早已消失的文讀音lù作為標準音。未來地名審音也將充分考慮普通話自身的語音發展規律和語音發展趨勢,適時審定并修訂地名的讀音。普通話語音的發展變化,并不影響方言區人們仍然可以按照自身的方言使用入聲讀法。
多部門已對“六安”地名進行回應
針對近日再次引發爭議的地名安徽省六安市的讀音問題,5月19日,新華社撰寫評論文章稱:“有專家認為這順應了普通話語音變化趨勢,是尊重語言事實的體現。但詞典里不存在,并不意味著現實中不存在。漢語詞典是對語言的規范,更應呈現文化的積淀。”、“面對當前地名讀音的爭議,民政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詞典編纂機構等有關方面應積極履行職責,加強溝通和研究,回應關切,讓每個地名都承載起歷史和現實的內涵,讀得明明白白。”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5月19日民政部區劃地名司也給出了權威說法。
5月15日,有網友在民政部門戶網站留言咨詢安徽省六安市的“六”字發音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15》里六安市的拼音注釋為‘Lu’an Shi’,那根據最新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里安徽省六安市的‘六’字發言有改動嘛?是不是依然讀六(Lù)安呢?”
對此,5月19日,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回復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20》中,六安市拼音為“Lu’an Shi”。
5月20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相關工作人員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表示,他們負責審音規范標準,和地名的審音工作還不太相同,后者主要是民政部在負責,之前他們也接到了關于“六安”這個地名讀法的相關的詢問。“我們注意到,目前有媒體對包括我們在內的相關機構提出了要求,我想也有利于推動這項工作,把市民的建議納入其中來討論。”
此外,一位不愿具名的辭書界權威人士當天也告訴記者,詞典修訂下一步的工作尚未部署,很多情況不太清楚。但當初在對“六安”讀音修改時,的確根據的就是語言事實及語音規律的變化。
“當地希望保留讀音,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該人士表示,如今有了這么多人的關注,地名將如何審定,和地名部門如何加強溝通,相關部門應該會有考慮的,目前不太好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