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5月10日晚,成都一小區電動車違規進電梯,突然起火爆燃,致電梯內5人受傷,其中一名女子燒傷面積達75%,其抱著的嬰兒也被燒傷。無獨有偶,5月10日晚上,在合肥市航空新城小區C5號樓,一位業主將電動車電池拎進電梯,只幾秒鐘電池突然冒煙,之后濃煙和火光“吞噬”了電梯,慶幸的是電梯內兩人安全逃生(詳見此前報道)。
這幾日,有多名讀者給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留言,他們中既有反映小區沒有足夠的充電設施充電,也有的反映“入戶充電”、“飛線充電”的現象屢禁不止,明明有充電樁和地下停車庫,是不是管理不到位?還有的提到電動車電池的生產質量及非法改裝的問題,希望能引起重視。5月13日,記者就電動車“上樓入戶”的現象走訪了合肥多個小區,也采訪到多位街道及社區工作人員,以及物業人員。
探訪一
小區或城中村缺乏甚至沒有集中充電設施
天水家園小區停車棚擠滿了電動車
天水家園:1000多戶的小區停車棚內 充電插頭不足百
“小區沒有非機動車停車庫,地面的充電設施也都在一個停車棚內,根本不夠用。”5月13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位于合肥市淮南路附近的天水家園小區,住戶劉先生如此說。走進該小區,記者了解到,這是一處廉租房小區,里面有三棟居民樓,帶有充電樁的車棚離小區大門并不遠,記者走近車棚看到,車棚長約50米,這里擁擠的停著多輛電動車,有很多電動車都不在充電。
小區住戶們告訴記者,由于沒有地下車庫,電動車的停放和充電都成問題,騎電動車進電梯,甚至“飛線充電”的現象很多。因為沒地方充電,有些人還會選擇去單位充電。記者在小區內走訪時看到,不少電動車就停在單元門前,“飛線充電”的現象也能頻頻看到,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電動車上樓以及拎電池入戶的現象都有,給物業管理也帶來挑戰。”小區物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天水家園小區自2015年交付使用,目前居住有1000多戶,根據相關初步統計,小區住戶共有五、六百輛電動車,現有停車棚內只配備充電樁插頭100個左右,遠不能滿足居民對電動車的充電需求,這是目前的現實情況,“亂充電現象,我們也勸阻過,但居民們沒地方充電怎么辦呢?”
不過這位負責人之后也帶記者來到小區的東側,這里已貼墻建起一座100多米長的停車棚,只不過還沒有配裝在智能充電樁,“之前我們就反映過小區非機動車停車的問題,今年4月份就安建了這一車棚,預計6月底投入使用,同時會引進集中充電設施,將大大緩解小區電動車的充電難問題。”
天水家園新停車棚還未投入使用,已有不少電動車停進來
小朱崗城中村:亂拉電線 “飛線充電”現象嚴重
“想給電動車充電,只能是自己買接線板,從樓上拉下來充。”5月13日下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位于合肥市望江東路上的小朱崗城中村,租住在這里的外賣小哥張先生如此說。從望江東路一處巷口進入這片城中村,狹窄的路面兩旁有不少小商店,能不時看到有人騎電動車經過,但這里的路面破損較嚴重。在一處民房的院子里,記者看到有幾輛電動車在充電,有通過窗口扯電線出來的,也有從樓梯上拉電線下來的,“飛線”充電的現象很重。
“自建民房多,租戶也多,根本不具備安裝智能充電樁的條件。”在現場采訪時,一位居民告訴記者,這里都沒有集中的充電設施,有很多電動車都會在路邊充電,街道和社區人員也多次來勸導過,但這種亂象一直存在。在這片城中村內走訪時,記者不時能看到貼在墻上的“消防安全須知”等宣傳海報。隨著記者深入走進這片城中村,電動車扎堆充電,還有電線錯綜交叉等現象,充電時基本沒有什么保護措施。
探訪二
小區雖有集中充電設施和可充電車庫 卻存在管理難題
缺乏或有集中充電設施的小區居民盼著有個帶充電的車棚,但安裝了充電車棚的小區也同樣有人提電池回家、從窗戶拉飛線以及電動車上樓充電,車棚的利用率卻差強人意。
航空新城小區:充電樁利用率不高 有業主擔心電瓶被偷
航空新城小區物業任經理就介紹到,該小區一共21棟樓,其中只有兩棟樓沒有地下非機動車庫。在非機動車庫里,他們設置了特定的電動車充電區域。“差不多一塊錢充電四個小時,也不收其他費用。充電口也能滿足業主的需求。”而在另外兩棟樓的地面,物業也專門搭建了充電樁用于業主充電,“共計60個充電口,基本上也能滿足需求。”
航空新城小區C5號樓負一層,有充電樁提供服務
既然小區所提供的充電設備比較充足,為何電動車上樓充電的現象屢禁不止呢?任經理稱,一方面一些業主嫌麻煩,不愿意將電動車停在地下車庫進行充電;另一方面,地面充電樁暫時還未加棚,不少業主認為電動車在外風吹日曬,會對電動車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壞。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業主擔心電動車電瓶被盜等情況發生。對此,任經理表示物業只能盡力最好安全宣傳工作,下一步將在電梯內進行安裝安全廣播播報系統。
淮合花園小區:充電車庫、充電樁都有 仍難阻“入戶充電”現象
5月13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合肥市淮合花園小區。在多棟樓單元門前都有電動車充電棚,每個充電棚有20多個充電口,里面雜亂停放了多輛電動車,有的處于正在充電狀態,也有不少電動車僅僅是停放在此。
淮合花園一處停車棚,雖裝有充電樁,但使用率不高
記者注意到,小區內不少充電棚成了停車棚,停放的居多,充電的卻不多。一位業主告訴記者,小區不少人將電動車推上樓充電,“可能覺得在外面不安全,也有的認為用充電樁充不滿,正好拿回家也方便。”記者探訪小區時不少業主也反映,“充電棚內的一些充電設備沒人用,都閑放著,很多時候大家都把它作為停車棚來使用。”
對此,小區物業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小區有可充電的非機動車庫,每月收費不到幾十塊,后期又加裝了充電樁,但因為沒有搭棚,導致利用率不高。“我們也希望把充電樁都利用起來,但有的業主就是不聽,物業也拿他們沒辦法。”
淮合花園有的充電樁未加建車棚
探訪三
萊茵河畔小區:舉報電動車進電梯 可直接給獎勵
對于小區電動車進電梯、拉線充電等問題,大多數物業表示只能予以勸告,沒有強制執行的權力。如何有效遏制這類現象,也在考驗著物業管理的能力。5月11日,合肥萊茵河畔小區物業就在小區內張貼安全乘坐電梯勸導書,其中就提到對舉報電動車進電梯的業主予以相應報酬獎勵,“還是希望業主之間能夠互相監督,這樣效果比我們緊盯著要好得多。”小區物業殷經理說。
5月13日下午,小區物業殷經理告訴記者,從2018年3月1日入駐該小區開始,因為小區消防基礎設施不足,物業就很重視小區的消防安全,尤其是在禁止電動車進樓道、進電梯等方面。“物業在每一棟樓都安排了專門的巡查人員,定時排查樓道、電梯電動車停放情況。一經發現,物業就和電動車主溝通協商,然后將電動車抬到單元樓門口的停車棚,難以協調則報警處理。”
萊茵河畔小區張貼勸告書,對舉報電動車進電梯的業主進行獎勵
記者在小區內觀察發現,幾乎每棟單元樓下面都有一到兩個停車棚,電動車按照順序依次擺放。時不時有業主從樓上下來,很自然地走到自己的電動車前,上車、啟動,離開停車棚。“我們會因地制宜設置,各個停車棚長度不同,每個車棚能停30到40輛車,有22到30個充電口。”殷經理說,小區里面每天晚上都有人保安在巡查,“不讓在樓道里面停電動車,看到了一般都會把車抬到停車棚。”
做法
結合小區實際引進集中充電設施 不定時檢查
5月13日,就電動車“上樓入戶”屢禁不止這一現象,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采訪到合肥市經開區芙蓉社區管理委員會社區建設部的負責人,他向記者介紹,近年來,為消除芙蓉社區轄區住宅小區“入戶充電”、“飛線充電”消防安全隱患,一方面加強宣傳,切實提高轄區居民消防安全意識,讓廣大居民認識到違規停放電瓶車、電瓶車“入戶充電”、“飛線充電”帶來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社區督促和指導轄區小區物業或業委會結合小區實際,積極引進專業的充電樁公司入駐小區,在樓棟外部設置獨立的電瓶車充電樁和停放點。同時社區聯合居委會督促各小區物業加強日常巡查和檢查,發現有“飛線充電”的,立即督促整改。特別是充分發揮社區網格員作用,由網格員隨機、不定時對各小區電瓶車“入戶充電”、“飛線充電”進行安全檢查并勸阻。
張與姚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呂歡歡 魏鑫鑫 攝影報道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