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醫療機構護理工作直接服務于患者,關系到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就醫感受。今天是5·12國際護士節,安徽省衛健委日前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護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醫療機構持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不斷加強護理科學管理,促進醫療機構護理工作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精準對接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健康需求。
鼓勵對護士實時彈性排班
《通知》要求,醫療機構要建立護士人力資源配置和彈性調配制度,保障臨床護理需求。要采取有效措施優先保障臨床護士人力配備到位,不得隨意減少臨床一線護士數量,原則上臨床護理崗位護士數量占全院護士數量不低于95%。要根據臨床科室特點、患者病情輕重和臨床護理工作量,按照責任制整體護理的工作模式配置數量適宜、結構合理的護士。三級醫院全院病區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于0.6:1, 二級醫院全院病區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于0.5:1,二級及以上醫院重癥監護病房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于2.5-3:1。鼓勵對護士實施彈性排班,在護理工作量較大的時間段和科室,彈性動態增加護士人力。要結合實際制定護士人力緊急調配預案,確保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或特殊情況下臨床護理的緊急需要。
鼓勵采用電子門禁等方式加強陪護管理
在加強陪護探視管理方面,《通知》明確,醫療機構要加強住院患者陪護和探視人員管理,鼓勵采用電子門禁或專人管理的方式,加強病區探視或陪護管理。要建立保衛、醫務、護理、醫院感染管理、后勤等多部門聯動合作機制,為患者營造安全、安靜、有序的住院環境。
因病情需要確需探視或陪護的患者,應當根據醫囑,開具探視證或陪護證。醫療機構可結合住院患者病情和實際情況,限定陪護人員數量。要健全完善探視流程,明確探視時間,限定每次探視人數,提倡采用電話、視頻等方式探視。醫療機構應當嚴格按照疫情防控和感染防控有關要求,切實做好陪護和探視人員管理工作,防止發生院內交叉感染。
積極發展“互聯網+護理服務”
我省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80號)要求,結合實際積極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為出院患者或行動不便、高齡體弱、失能失智、生命終末期患者提供便捷、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鼓勵大型醫療機構發揮優質護理資源作用,通過醫聯體、對口支援、進修學習、遠程培訓等方式,幫扶帶動基層醫療機構提高護理服務能力,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互聯網+護理服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將護理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
在持續深化優質護理方面,我省要求醫療機構要全面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認真落實我省“改善就醫感受 天使在行動”“十個一”倡議,持續推進優質護理。優質護理服務要覆蓋到門(急)診、血液凈化中心(室)、手術(部)室、導管室等非住院部門。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對具有較高再入院率或醫療護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延續護理服務,將護理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要不斷優化護理服務流程,積極探索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醫護一體化、多學科合作模式,增強患者獲得感。
加強專科護士人才資質認證與管理
如何提高專科護理能力?《通知》明確,醫療機構要根據功能定位和任務要求,結合醫學技術發展和患者護理需求,加強護士專科護理能力建設。在夯實臨床護理質量的基礎上,要注重臨床護士的重癥監護、急救護理、呼吸護理、血液凈化、傳染病護理、腫瘤護理、中醫護理、兒科護理、老年護理、傷口造口護理、母嬰保健等專科護理能力的提升。要繼續加大專科護士培訓力度,加強專科護士人才資質認證與管理,將專科護士納入醫院臨床一線護士崗位管理,明確角色定位和崗位責任,充分發揮其專業特長,帶動學科建設和發展,為病人和社會人群提供高層次的護理服務。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