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5月1日起,《宣城市傳統村落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開始施行,這是省內首部對傳統村落進行專項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據介紹,宣城市有67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入選數位居全省第二位。
宣城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介紹,從宣城市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總體情況來看,大部分傳統村落保存發展較好,涇縣查濟、績溪龍川等傳統村落成為宣城市地方品牌的“名片”。但是,由于在國家層面上,傳統村落保護目前還沒有可以直接適用的法律和行政法規,保護工作缺少法律、法規支撐,如何協調保護與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矛盾,如何確定保護發展規劃的編制主體、審批主體,如何挖掘、盤活傳統村落文化資源,做好活態傳承等問題亟待解決。因此,制定一部適合宣城市實際的傳統村落保護地方性法規十分必要。為此,宣城市于2020年初啟動了《宣城市傳統村落保護條例》地方立法工作。“滿足人民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愿望。”
《條例》共5章38條,包括總則、規劃編制、保護利用、法律責任、附則等。《條例》分別從普查建檔、保護標志設立、整體保護原則、分級保護要求、禁止行為、傳統建筑維護修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統建筑工匠培育、消防安全與白蟻防治、用地保障、土地房屋流轉、經費保障、產業發展、監督檢查等方面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工作作出了具體規定。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條例》規定,對部分違反條例的行為,如破壞傳統村落標志、在核心保護區內違規建設、擅自拆除、遷建傳統建筑,以及拆卸或者損壞傳統建筑構件等行為,設定了法律責任。例如:第三十四條規定,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六項規定,在傳統建筑上刻劃、涂污的,由縣(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處五十元的罰款。
宣城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宣城市國家級傳統村落集中分布在涇縣、績溪 、旌德三地,利于集中保護示范片區的建設打造,下一步,為了更好的保護利用傳統村落,宣城市計劃申報“中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市”,深度發掘傳統村落文化資源,實現全市傳統村落產業多元化、品質化、全域化發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