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020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5.6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6.3萬名,攔截電話詐騙1.4億個、詐騙短信8.7億條,給群眾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200億元。如何才能有效治理網絡電信詐騙行為?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安徽省委黨校社會與生態文明教研部主任吳梅芳提交了《關于加強電信網絡詐騙管控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安徽省委黨校社會與生態文明教研部主任吳梅芳
“電信詐騙已成為新型詐騙犯罪的典型代表,其中,貸款詐騙、刷單詐騙、冒充客服詐騙等金融類案件多發高發。”吳梅芳認為,網絡詐騙問題頻發主要原因在于社會治理出現漏洞、網絡平臺監管不力為電信網絡詐騙人員提供客觀條件;個人信息泄露、風險防范意識不足為電信網絡詐騙提供相關信息;宣傳不夠深入、一些群眾缺乏相關意識為詐騙行為提供可乘之機。
吳梅芳認為,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到加強電信網絡詐騙管控對于社會治理的重要意義,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財產安全。通過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公眾參與、法制保障、科技支撐實現社會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吳梅芳建議,完善補充相關互聯網法律法規,建立網絡平臺監管機制,暢通各部門信息溝通渠道,利用大數據技術搜集整理并追蹤溯源詐騙電話、騷擾信息等手段嚴厲整治電信網絡詐騙行為。
“一方面,從金融類網站或應用程序入手,嚴密保護用戶信息數據隱私。另一方面,引導人們杜絕不勞而獲的不當思想,緊跟黨的政策實現有成效可持續的經濟收入。因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于經濟領域,涉案人群風險防范意識較差,并且在經濟收入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抱有僥幸心理企圖不勞而獲。”吳梅芳說,可以從以上兩個方面切斷詐騙信息傳播鏈條。
此外,她還建議有效利用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傳播網絡,樹立科學合理的防范意識。在群眾辦理必要的金融業務所需的各類網站或應用程序或者在業務辦理的醒目位置增設“謹防電信網絡詐騙”警示欄,定期推送典型詐騙案例。在各類智慧城市APP服務類欄目定期推送詐騙防騙相關知識,由專業人員提供在線答疑。三是堅持到社區開展線下宣傳活動,特別是針對老人的宣傳教育,通過各類信息安全知識宣講樹立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拒絕點擊或掃描來源不明的信息,隔離詐騙信息輸入渠道。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