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共享消費、直播購物、社區團購、在線教育……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消費升級持續加速,不斷涌現出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在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提升消費便利度的同時,也暴露出安全保障不足的消費風險。“3·15”臨近,3月5日,合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面對“互聯網+服務”消費新業態,要提高安全消費意識,維護自身合法權利,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共享消費需謹慎
據介紹,共享式消費融合互聯網服務和租賃業務兩種行業特點,如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商場里的共享嬰兒推車等,一旦發生消費糾紛問題,雙方責任往往難以清晰界定,消費者的權益往往不能保障到位。因此消費者在使用前應詳細了解使用協議內容,并仔細檢查共享商品性能是否正常,遇到問題應及時向商家反饋并留存相關證據。
直播購物需理性
直播帶貨的準入門檻低,而傳統監管手段難以有效監管,因此商品宣傳常常夸大其詞,促銷套路多。消費者在購物時應理性消費,盡量選擇正規平臺的商家和商品,同時不要被直播間營造的“熱銷”氣氛所感染,避免沖動下單,盲目消費。
社區團購需留神
作為新消費模式,社區團購為居民購物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因發展不夠規范而遭遇問題投訴不斷。部分社區團購企業利用資金優勢大量開展價格補貼,低價競爭不僅擾亂市場正常秩序,也必然會導致商品質量缺乏保障。廣大消費者在社區團購活動中要格外留神,不能因追求價格低廉而購買了假冒偽劣產品。
在線教育需警惕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在線教育培訓迅速發展,培訓機構水平卻參差不齊。消費者在報名培訓時應認真審查機構的培訓資質,警惕以“包過”、“押題”、“內部資料”等為噱頭進行的虛假宣傳。在簽訂培訓合同時,消費者需對收費項目、課時安排以及退費規則等情況詳細了解。
合肥市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消費過程中,消費者如遇價格欺詐、消費陷阱、物流發貨、售后服務、退換貨、退款等問題,應留心收集和保存好相關購物消費憑證作為維權依據,并通過撥打經營者所在地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或登錄全國12315平臺(網址:http://www.12315.cn/)進行投訴或舉報,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星級記者 徐琪琪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