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月3日,記者從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獲悉,近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流動人口服務中心組織編寫的《中國城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評估報告》(No.2)正式出版。《報告》對60個城市流動人口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教育、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住房保障四個維度對60個城市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融合情況進行了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合肥市2019年流動人口住房保障得分為67.51,在住房保障維度,合肥位居60城排名第一位。
合肥市2019年流動人口住房保障得分為67.51
根據《報告》, 2019年度中國城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濟南市、重慶市、珠海市、廈門市、青島市、合肥市、成都市、鄂爾多斯市、惠州市、大連市。
其中,住房是流動人口融入城市重要標志之一,流動人口住房保障水平既體現了流動人口在當地獲得政策性保障的水平,也反映了流動人口在當地獲得住房的難易程度。根據評估結果,合肥市2019年流動人口住房保障得分為67.51,在住房保障維度,合肥位居60城排名第一位。
累計發放住房租賃補貼約6000萬元
記者從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了解到,2017年以來,合肥市先后成為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等試點城市,大力培育租賃市場,引導住房消費理念,探索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多方位解決新市民住房難題。
據悉,合肥市通過實物配租和貨幣保障相結合方式,對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公租房保障覆蓋率約為5%。累計已投入建設資金約360億元,投資建設公租房11.93萬套,發放住房租賃補貼約6000萬元。
在外來務工群體基本保障方面,合肥市對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群體,通過建設園區配套職工宿舍,或發放貨幣補貼鼓勵其通過市場方式承租租賃住房解決住房問題。對供應外來務工群體的政策性租賃住房,要求按不高于同區域、同品質市場租金的80%標準確定租金。
對新就業大學生精準補貼
此外,合肥市對新就業大學生精準補貼。加大青年人才安居保障力度,對在新來我市就業且無房的博士、碩士、本科及大專高職畢業生,3年內,分別按照2萬元、1.5萬元、1萬元和0.6萬元/年的標準,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同時對青年教師、青年醫生和公交、環衛等公益性崗位群體,通過新建青年公寓、教師公寓,采取集中定向配租等方式,實施精準保障。
同時,合肥市加強對重點產業、戰略性新型產業和緊缺人才保障力度,3年內,對符合條件的重點產業人才,可按相應標準免費租住國有租賃公司房源,或按每年6萬元、4.8萬元、4.2萬元、3.6萬元、2萬元和1.5萬元標準發放租房補貼,在市場承租穩定租期的租賃住房。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星級記者 徐琪琪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