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月25日,合肥市舉行科技創新大會,并發布了《合肥市科技創新工作報告》。據介紹,合肥將力爭到2025年,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8%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0戶,建成千億級科技大市場,建成5個左右國家級產業集群。
在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方面,合肥將加快布局"1+4+11+N"創新平臺體系。高水平推進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環境科學等重大綜合研究平臺建設。推動大科學裝置集群化、協同化發展,建成運行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合肥中心、巨災科學中心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聚焦量子科學、磁約束核聚變科學、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生物育種等基礎研究領域,加強重大科技項目攻堅,形成更多引領性原創成果。
同時,合肥將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導地位,打造"2833"產業集群,即打造2個五千億級產業集群,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3個千億級龍頭企業,培育300個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冠軍"企業。攻克重點產業領域供應鏈薄弱環節,加快提升國產替代率。培育布局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導體、精準醫療、超導技術、生物制造、先進核能等未來產業。
合肥還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企業"培育鏈條。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持企業承擔、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國際科研活動,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鼓勵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激勵力度。加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加快中國(合肥)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領域戰略布局。
此外,合肥將推動創新人才引進集聚。建立健全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推進科技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引進和培育一批專業拔尖、掌握核心技術的產業領軍人才,壯大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隊伍。精準做好人才安居、醫療、子女教育等保障,加快國際醫院、國際學校、國際社區等服務設施布局建設,發揮國際人才城作用,打造"首站式""一站式"人才服務模式。
合肥也將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和園區。依托安徽創新館打造千億級安徽科技大市場,舉辦技術供需、項目資本對接會。釋放科技人員科技成果轉化活力,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利益分配機制。健全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構建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
倪致遠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