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月5日上午,記者從安徽省水利廳召開的全省水利工作會議上獲悉,到2025年,我省防御水旱災害能力全面提升。長江、淮河、新安江干流主要堤防防洪能力進一步增強,行蓄洪區建設基本完成;安徽將新增供水能力23億立方米。農村規模化供水覆蓋程度明顯提高,農村規模化供水人口覆蓋比例達到55%,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
到2025年 安徽新增供水能力23億立方米
記者從會上獲悉,到2025年,安徽重點澇區防洪排澇能力明顯提升,現有病險水庫安全隱患全面消除,應急抗旱能力顯著提高,洪澇干旱監測、預報、預警、調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鄉供水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水資源優化配置格局基本形成,新增供水能力23億立方米。農村規模化供水覆蓋程度明顯提高,農村規模化供水人口覆蓋比例達到55%,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
重點河湖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65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到91.8%,江河湖庫水源涵養能力明顯提升。地下水監控管理體系基本建立,重點地下水超采區逐步得到有效治理。
建設對江大型排澇泵站 提升巢湖防洪排澇能力
十四五期間,安徽將加快推進淮河中游綜合治理、潁河治理等淮河治理“六大工程”建設,積極推動淮河入湖工程建設,著力解決淮河中游河道泄流不暢、下游洪水出路不足問題。
“實施巢湖綜合治理,建設對江大型排澇泵站,實施高標準入江通道建設,建設生態濕地蓄滯洪區,全面提升流域防洪排澇能力。”據介紹,安徽還將實施長江干流銅陵、蕪湖、安慶、池州河段整治和華陽河蓄滯洪區建設,提升長江干流防洪能力提升。加快合肥、蕪湖等城市防洪體系建設。
“以引江濟淮工程為依托,推動引江濟淮二期、南水北調東線二期、駟馬山滁河四級站干渠一期、臨淮崗樞紐綜合利用等工程建設。”據介紹,安徽將新建江巷、懷洪新河等大型灌區,實施淠史杭等大中型灌區改造,推進淮河以北地區、江淮分水嶺地區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建設,實現引江濟淮線路與長江、淮河、淠河總干渠和滁河干渠相通,與巢湖、瓦埠湖、亳州調蓄水庫等湖泊水庫相串,形成“南北相通、東西互濟”的高質量骨干水網,有效保障淮河生態經濟帶、合肥都市圈區域用水。
范智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