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凌家灘遺址是一處面積達220萬平方米的特大型中心聚落,在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體系和長江下游地區的文明化進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為此,安徽省人大代表肖玲提出啟動凌家灘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議案。
肖玲介紹,凌家灘文化與遼寧紅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并稱“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凌家灘作為6000—5000年之間史前文明的古國,已經顯露出古國文明形態,較之良渚古城更早,延伸了史軸線,文明形態突破了5000年,可以此為突破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凌家灘遺址總體上研究成果不夠顯著。”肖玲認為,主要原因還是考古研究的力度不大、人員不足,研究的學科不全面,缺少科技考古力量的支撐,深入研究凌家灘文化價值內涵不夠。
肖玲說,按照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要求,建議省級人民政府成立凌家灘遺址申遺領導組,負責申報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明確職責分工;成立凌家灘遺址保護和申遺專業學術指導組,負責遺址的保護、管理、研究及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申報工作;成立凌家灘遺址保護和申遺工作保障組,負責及時解決遺址的保護、管理、研究及申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肖玲建議,省文物部門在凌家灘考古發掘計劃申報、考古研究和文化價值闡釋上給以項目、人才、技術等全方位的支持,加大考古研究,提煉遺產價值特征。“省政府盡快解決凌家灘遺址博物館及遺址公園創建等文保項目的資金、土地要素保障,建立和完善遺址價值闡釋與展示體系和設施。” 肖玲建議,省文物部門支持和幫助凌家灘遺址建設遺產監測保護體系,尤其是幫助建設遺產監測預警體系、完善遺產的保護方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余康生 徐琪琪 葉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