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期發生的惡性傷醫事件引起了安徽省政協委員、安徽醫科大學醫院院長徐培坤的重視。調查顯示,62%的醫師發生過不同程度的醫療糾紛,66%的醫師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醫患沖突。"扭曲的醫患關系,已成為籠罩在幾百萬臨床醫務人員心頭的一道陰霾,揮之難去。"在今年省兩會上,徐培坤帶來了關于政府主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提案。
徐培坤認為,醫患關系不和諧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病人完全把自己當成了市場上的消費者,一旦治療結果未達預期,必然大吵大鬧,追要賠償。二是政府投入不足,公立醫院的公益性不夠顯著。
"新醫改啟動以來,用‘以政府為主導’的思路,促進我國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進展,用不到3%的全球衛生資源,保障著世界近1/5人口的健康,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徐培坤表示,目前公立醫院的主要收入大都是來自于老百姓和醫保,國家財政給大型公立醫院的投入不到6%,公立醫院必須靠"創收"才能維持生存。
惡性傷醫事件的發生,往往會在醫患關系中投下長久陰影,使整個社會承擔惡果。假如醫生因懼怕危險而對患者有所避諱,到頭來遭殃的是患者自己。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讓醫、患雙方重拾相互信任,應該是下一步醫改的主要目標。
對此,徐培坤提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要明確責任,強化政府辦醫的使命初心。要明確政府是"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提供者"的角色定位,政府應該為老百姓看病就醫"兜底",讓老百姓有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同時,還要依法治理,疏通化解醫患矛盾。堅決打擊"打砸堵"和"纏罵"等形式的各種醫鬧和軟醫鬧,打消患者及家屬"鬧就能賠"非理性預期,引導其回到依法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上來。在醫療訴訟中推行專業化審判,開辟醫患糾紛處理的"綠色通道",以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政府衛生部門和醫院應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與管理,發生醫療事故后不護短,降職、降級處分應成為處理責任事故的常態化手段。
倪致遠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葉曉 徐琪琪 余康生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