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月22日晚,記者從山東省棲霞市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了解到,截至1月22日12時,應急救援指揮部對救援隊伍、裝備等進一步優化調整,現場共有15支專業救援隊伍和1支消防救援隊伍,救援人員569人,救援裝備381臺套。
生命維護監測通道、生命救援通道、排水保障通道和輔助探測通道等各條通道穩步推進。其中,1號鉆孔持續進行生命探測,暫未發現生命跡象;3號鉆孔固井止水作業完畢;4號鉆孔接通電源實現井底照明,并保持聯絡和給養輸送暢通。
5中段井下10名礦工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生存環境良好。礦工不斷通過激光筆投射、喇叭喊話等方式搜尋其他被困人員,1號鉆孔持續下放生命探測設備,尚未收到來自6中段及其它地方失聯人員信息。只要有一線希望,就絕不放棄努力,應急救援指揮部將把搜尋工作持續至最后一刻。
據權威救援專家介紹,此次事故救援面臨礦井深、巖石硬、清障難等“難題”,貫通救援難度前所未有。一是礦井深。礦井有人的5中段和6中段分別深達586.8米、637米。二是巖石硬。金礦地質大多為花崗巖,打鉆難度非常大。三是清障難。豎井井筒內供電、供風排水管路、通信線纜等相互交織疊加在一起,堵塞嚴重,專家預計豎井堵塞處越往下可能堆積得越實,作業難度會進一步加大。
專家認為,井下礦工升井最大希望是豎井完成清障。在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下,救援人員正日夜奮戰,竭盡全力提高井筒清障作業效率,爭取早日實現井筒貫通。
另據了解,從1月21日開始,救援人員利用新貫通的4號救生孔向井下投送給養和物資。此次投放的還有鞋子,因為鞋子體積較大,為防止堵塞通道,需要將鞋子的體積盡可能壓小,工作人員使用膠帶將鞋子盡可能綁緊。
生命救援通道之一10號鉆孔已經于1月20日下午開鉆,鉆孔直徑為711毫米,能夠滿足人員升井。但是負責施工任務的國家礦山應急救援淮南隊表示,在這樣的金礦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度為500多米,過去從來沒有完成這樣的任務,面臨的困難難以預計。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張安浩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