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一年一度的“合肥兩會”即將開始,1月16日起,合肥市政協委員、合肥市人大代表們將陸續報到,并帶來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其中,來自包河區的合肥市人大代表趙璟建議,為符合條件的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表,用智能技術為老人平安“保駕護航”。
為符合條件的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表
老人獨居在家,如何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及時防范意外發生,并給予及時的救助,是社區養老的難題之一。近期,上海、南京等城市給符合條件的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表,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預警會直接推送給居委會或網格管理人員,觸發政府、社會關愛機制,贏得社會好評。
在基層調研中,趙璟發現,合肥市的很多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對此充滿了期待和憧憬。“很多人告訴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智慧養老方式,用科技賦能,幫助老人更好生活。”為此,在這次大會上,趙璟建議合肥市應借鑒先進城市經驗,試推為符合條件的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表。
合肥應盡快啟動非急救轉運機制
120確保了市域范圍內的院前急救需求。但趙璟發現,對于跨市、跨省的非急救長途轉診轉院患者,放棄治療出院患者、治愈(好轉)出院或轉至養老院、護理院、康復醫院進一步康復的行動不便患者等,城市不提供非急救轉運服務。“患者需求無法滿足,滋生助長了‘黑救護車’市場。”
趙璟說,“黑救護車”由于缺乏監管,司機駕駛技能、急救技能、車內設備、收費標準都無法保證,有的還存在漫天要價,坑蒙宰客情況,“車輛內缺乏必要的消殺,交叉感染風險較大,患者合法權益無法保障。”
趙璟調研發現,青島、無錫、常州、張家港、南京等市已經采用不同模式,規范了非急救轉運車運營服務管理。“合肥目前常住人口持續增加,建議借鑒國內先進地區非急救轉運成熟經驗,盡快啟動非急救轉運機制這一民生工程,構筑社會保障體系。”
趙璟建議,可以設置非急救出院用車專線電話,提供預約服務,減少對“120”緊急急救報警通道的占用,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專業便捷有序的服務。同時建立安全標準,有效監管非急救轉運用車服務各環節。“要求車內環境每天消毒,駕駛人員應取得駕駛、急救相關資質后上崗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