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7日01時:徽州區富溪鄉定向發布紅色預警……”、“7月7日02時:徽州區呈坎鎮和洽舍鄉定向發布橙色預警……”……這是黃山市地質災害實時定向預警系統發出的信息。該系統投入使用后,預警時段從過去的24小時縮短至1小時,預警范圍將從過去的以區縣為單元精細到以鄉鎮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為單元,預警變得更“聰明”。
以黃山為代表,我省地質災害防治不斷升級、優化,“生命工程”不斷加固。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十三五”期間,全省共發生地質災害1767起,直接經濟損失9476.1萬元。全省提前轉移94067戶332120人,成功避險53起,避免了105戶323人因災傷亡,避免經濟損失6030萬元。連續5年,我省無人員因地質災害死亡。
為開展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程,省級共投入地質災害防治資金4.12億元,實施工程治理項目127個,完成搬遷避讓4134戶。2.09萬人擺脫了地質災害威脅。同時,我省完成了對地質災害易發區46個縣(市、區)1:5萬地質災害調查和2個1:1萬小流域地質災害詳查,已基本查明全省地質條件、地災隱患發育特征及其分布規律;并累計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38751次,新增隱患點2360個。
目前,我省已實現自然資源、氣象、水利共3854個雨量站數據共享和地質災害自動化預報預警;基本建立地質災害三維信息平臺、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和在線監測體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胡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