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月18日上午,“中科院古脊椎所人字洞科考工作站”和“中科院古脊椎所安徽繁昌科研科普基地”揭牌儀式在安徽蕪湖市繁昌縣孫村鎮紅花山集團總部舉行。
為了更好地保護、開發、利用人字洞豐富的古生物、古人類化石資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化石的科研、科普價值,充分發揮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繁昌縣和中科院古脊椎所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再次啟動 “安徽繁昌人字洞遺址的發掘和綜合研究”項目,利用紅花山集團一座關閉了的水泥廠、磁鐵礦的辦公場所,打造科研科普基地,并配套建設人字洞新發現化石標本的修理館、介紹大熊貓演化的展覽等,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悉,將保留下來的水泥廠、磁鐵礦的辦公場所設為科考基地、科普基地有利于科研人員對該遺址長期開展科考發掘,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易于社會大眾接受的知識,對于充分展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發展壯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具有積極意義。
繁昌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物資源豐富,擁有人字洞遺址、繁昌窯遺址、皖南土墩墓群遺址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人字洞遺址發現后,相關部門第一時間關停紅花山集團采石場和水泥生產企業,高標準編制保護規劃,修建保護展示設施。“在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大力支持下,于遺址發現10周年和20周年之際,舉辦了兩次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外,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人字洞遺址科考、科普價值,推進“遺址經濟”與“文化民生”良性互動,今年,繁昌縣委、縣政府投入1200余萬元,實施人字洞遺址搶險加固與環境景觀整治工程,改善遺址周邊環境,保障文物本體安全,促進文化遺產保護與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等有機結合。
俞乃思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孫芮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