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28日,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合肥市民政局發布了合肥市第五批道路、水域命名方案正式啟用的通知,近千條道路確定了最終路名。主要包括新橋空港示范區、蜀山區小廟鎮、肥東縣長臨河鎮道路、水域命名規劃方案,以及市區部分道路名稱規劃調整方案。
自2006年起,合肥市組織開展了全市范圍內地名規劃編制工作。整個編制工作共分為五批,前四批已陸續完成 2000余條道路、50余座橋梁的命名,基本覆蓋了全市主城區范圍。本次為第五批道路、水域命名,主要涉及新橋空港示范區、蜀山區小廟鎮和肥東縣長臨河鎮三個區域以及市區部分道路名稱規劃調整。據悉,本次命名方案涉及命名道路984條。其中,新橋空港示范區道路命名138條(比第二次公示減少5條),水域命名3處;蜀山區小廟鎮道路命名111條(比第二次公示減少1條),水域命名5處,橋梁命名6座;肥東縣長臨河鎮道路命名62條(比第二次公示增加1條);市區新增、調整道路命名673條(比第二次公示減少13條)。
合肥市規劃部門相關人士介紹,合肥市道路命名的基本原則是反映當地人文、自然地理特征。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合肥市民政局經過現場勘查,聽取當地居民意見,最大深度和廣度挖掘當地的人文、自然、歷史、文化資源,最終形成命名方案,并經過兩輪公示,優化調整,最終確定。
在合肥市區部分道路名稱規劃調整方案中,濱湖新區為全國地名命名區;城西南片區(蜀山區部分區域)為六安、安慶和全省文化體育專題命名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六安、安慶兩市地名命名區;城西北片區(廬陽區部分區域)為淮南市地名命名區;合肥車站片區(新站開發區、瑤海區部分區域)為宿州市、蚌埠市地名命名區;城東南片區(包河、瑤海區部分區域)為皖南、滁州部分地區地名命名區;城東片區(瑤海區部分區域)為滁州、皖南部分地區地名命名區;城東北片區(新站開發區部分區域)為淮北市、宿州市地名命名區;城北片區(廬陽、新站雙鳳開發區去部分區域)為皖北地區和長豐縣地名命名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黃山景點名稱命名區;肥東縣城區為滁州市和肥東縣地名命名區;肥西縣城區為六安、安慶兩市和肥西縣地名命名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伍靜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