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14日下午4時許,在蕪湖市弋江區白馬街道新大旱村大河桂自然村的黨員之家,73歲的老黨員,“中國好人”桂定好將一支約1米長的竹籌交給了兩位“跑籌人”,兩人一個拿著竹籌,一個拿著鐵鍬,將邊走邊對大堤進行巡檢,直到將竹籌交到下一個點的“跑籌人”手中。記者了解到,在14.8公里長的石硊大堤上,共有16個“跑籌”交接點,每天將會發出去16支竹籌,平均一個半小時發出一只籌。
大河桂自然村村民桂定好是一個有著28年黨齡的老黨員,有著55年的防汛經驗。桂定好介紹,“跑籌”起源于他們村,已有百年歷史,桂定好的父親年輕時就參加過“跑籌”。“以前通訊不發達,防汛的信息又很重要,我們就采用跑籌的方式進行巡檢,如果發現險情,可以以接力的形式將信息傳遞出去。現在遇到險情,我們可以立即拿手機聯系,但跑籌仍然很重要,我們這邊日常的巡堤是2小時一次,我們利用跑籌來彌補兩個小時之間的空白時間。”桂定好說。
從7月5日開始,桂定好就一直在指揮點值班。因為2006年他動了一場大手術,組織上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要求他晚上一定要回家休息,但桂定好還是堅持白天都在指揮部值班。
弋江區白馬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陳明亮向記者介紹,今年已經超過了2016年,最高時水位達到了13.46米,已經超過了12.5米的保證水位。“街道將14.8公里的大堤分成了4個點,將30多人分成兩班,24小時在大堤上巡查,確保大堤的安全。
“1983年的時候,我們防汛都是靠人力,用肩膀挑著擔子保護大堤。1998年的時候就有一些機械可以使用了。2016年大水的時候,我們基本上都是使用各種機械設備了。雖然目前我有些擔心,但是更有信心。我們有決心,有能力戰勝大水!”桂定好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孫芮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