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6月4日,合肥市疾控中心發布重要提醒,蜱蟲叮咬進入高發期。蜱蟲俗稱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腳子等,一般呈紅褐色或灰褐色,長卵圓形,背腹扁平,從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通常寄生在鼠類、家畜等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蜱離開動物后附著草上,可叮人,吸飽血后,蟲體膨脹后如黃豆大小。
蜱蟲叮咬人后可引起過敏、潰瘍或發炎等癥狀,一般均較輕微。但是蜱蟲在叮咬人時,還可以傳播疾病。目前,我市流行的蜱傳播疾病主要是新型布尼亞病毒引起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簡稱“發熱伴”。
據合肥市疾控中心應急辦副科長趙科伕介紹,發熱伴的潛伏期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多在38℃以上,還有疲勞乏力、厭食、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絕大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病例病情危重。
發熱伴發病時間呈現明顯的季節性,每年的3月底開始出現病例,并逐漸增多,4-6月達高峰,隨后呈下降趨勢,但9-10月出現小高峰,11月后快速下降,12月至次年2月進入疫情低發區。“我市病例主要在山區和丘陵等植被較多的農村地區,人群以種地、采茶、放牧和戶外活動較多的人為主。”趙科伕說。
如何預防呢?趙科伕建議,在做農活或戶外活動時,盡量穿淺色、光滑的衣服,穿長袖、長褲,戴帽,扎緊袖口、褲口;外露皮膚涂抹驅避劑,防蜱叮咬;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露營;離開時要留意身體和衣物是否有蜱叮咬或附著,返回家中及時洗澡并更換衣物。
一旦發現蜱蟲叮入皮膚,不要生拉硬拽,應及時求醫取出,做局部消毒處理,并隨時觀察身體狀況。“一旦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潰爛或紅斑等癥狀,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并告知蜱叮咬史,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趙科伕表示。
此外,趙科伕還特別提醒,接觸發熱伴患者的血液或分泌液,有可能感染發病。因此,醫護人員和陪護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接觸患者血液、體液以及排泄物,并加強對患者血液等污物的消毒清潔,降低傳播風險。
邱向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