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今天下午舉行的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媒體開放日活動獲悉,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王俊峰課題組對糖尿病候選藥物FGF21進行改造后制成FGF21ss,糖尿病小鼠實驗結果表明FGF21ss表現出更加優異的降血糖、減體重效果,具有良好的成藥性,未來有望為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相關研究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和國際專利保護,目前已與多家企業達成初步意向,共同推進臨床試驗和產業化。
FGF21是一種人自身具有的調節代謝的內分泌蛋白質,具有改善機體的胰島素抵抗、促進糖脂能量代謝、消耗多余葡萄糖及脂類、逆轉氧化應激反應引起的細胞凋亡(如糖尿病并發癥大血管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等)等優點,有治療肥胖癥、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謝相關疾病的潛力。目前基于FGF21的藥物開發取得了系列進展,但并沒有很好地解決FGF21藥代動力學和穩定性較差,需要頻繁給藥的問題,極大阻礙了臨床應用。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依托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運用核磁共振波譜學手段解析了FGF21的溶液結構,發現FGF21本身結構的穩定性較低,為此研究人員使用蛋白質工程手段對FGF21進行了改造,最終獲得了一個新的變體FGF21SS。在蛋白質穩定性實驗中,FGF21SS表現出遠優于FGF21的熱穩定性;同時,糖尿病小鼠實驗結果表明FGF21SS展現出了更高的生物學活性:在炎癥脂肪細胞中,能夠逆轉由炎癥因子引起的細胞胰島素抵抗,恢復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在治療肥胖小鼠的糖尿病實驗中,具有優秀的降血糖、減體重和降低血清胰島素的能力,并且優于FGF21。
由于FGF21ss的熱穩定性高,有利于藥物的制作、存儲以及運輸,同時其降血糖活性功能有較大提高,可有效減少給藥次數,極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方案。目前該藥物的產業化進程正在穩步推進,已與多家公司達成協議共同開展臨床前一系列實驗,預計2年后申請臨床批件開展臨床實驗,有望在完成臨床轉化后用于糖尿病、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慢性代謝性疾病治療。
該成果發表于知名分子生物學國際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報告》(EMBO reports)。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研究員和戴晗研究員是本研究的通訊作者,朱磊博士、趙宏鑫博士和劉娟娟博士是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合肥工業大學和溫州醫科大學科研人員參與了研究。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強磁場安徽省實驗室的支持。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