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24日上午,合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市財政部門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財政保障,2016年、2019年兩次榮獲國務院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督查激勵。
“蛋糕”更大,財政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五年來,合肥市財政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十三五”末,全市財政收入預計完成6600億元,是“十二五”的 1.9倍,年均增長7.3 %。稅收收入占全市財政收入比重穩定在85%以上,始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全市財政收入占全省比重達25.1%,較“十二五”末提高0.2個百分點;地方收入總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9位,較“十二五”末前進2位。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計超過5100億元,是“十二五”的1.6倍,年均增長10.4%,并于2018年首次跨越千億臺階。五年來,合肥市發行政府債券1108.1億元,是“十二五”的6.8倍,為全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年節約融資成本約15億元。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1230億元,是“十二五”的1.4倍。實施PPP項目20個,撬動社會資本471.8億元。
支持科技創新力度空前
五年來,全市科學技術支出523.8億元,是“十二五”的4倍,年均增長9.5%。其中,市財政投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資金93.1億元,支持量子創新院等15個重大項目建設。投入市校協同創新平臺建設資金49.8億元,投入自主創新政策資金13.4億元。
減稅降費投入力度較大
2016-2018年全市累計政策性減免稅超800億元,2019新增減稅降費254.2億元,2020年1-11月新增減稅降費197.7億元,占全省減稅降費總額超三分之一,用財政收入“減法”換取企業效益“加法”和市場活力“乘法”。 市財政五年投入高質量發展政策資金449億元,是“十二五”的 3.9 倍。其中,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實行“一事一議”定向精準支持,投入75.8億元,支持京東方10.5代線、維信諾、海爾工業園、長安汽車等40個重大招商項目建設,推動打造“芯屏器合”、“集終生智”的產業集群。
PM2.5、PM10濃度連續七年“雙下降”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全市累計投入污染防治資金262.6億元,年均增長30%,支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PM2.5、PM10濃度連續七年“雙下降”,巢湖水質穩定在Ⅳ類以上。五年來,市財政累計投入大建設資金2365.6億元,年均增長25.9%,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不斷提升,米字型高鐵網、“一環八射多聯”高速路網加速成形,軌道交通從“零”邁入“網絡時代”。五年來,市財政累計下達轉移支付預計超過2170億元,約為“十二五”的2.7倍,年均增長21.5%,有效提升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促進縣(市)區均衡發展。
為民理財,保障民生
“十三五”時期,全市民生支出預計超過4300億元,是“十二五”的1.8倍,年均增長11.8%,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穩定在八成以上。其中,就業投入29.5億元,是“十二五”的1.5倍,年均增長5.3%,推動新增城鎮就業超過120萬人。教育投入802.8億元,是“十二五”的1.6倍,年均增長11.6%,支持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46所、中小學243所,分別新增學位9萬個、28萬個。醫療衛生投入346.1億元,是“十二五”的1.7倍,年均增長10%,有力保障公立醫院項目建設、設備購置、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等。社會救助投入70.4億元,是“十二五”的2倍,年均增長18.2%,有力支持社會保障提標擴面,推動低保城鄉統籌范圍擴展到縣域。市財政牽頭實施民生工程,全市累計投入民生工程資金606.4億元,先后滾動實施項目62個,建成項目點39萬多個,惠及全市超過800萬群眾。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殷志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