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23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一場),省統計局副局長趙金寶、總統計師肖志穎到會,介紹安徽“十三五”時期統計改革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記者從會議獲悉,“十三五”時期,安徽在經濟實力大幅躍升的同時,高質量發展高歌猛進,取得重要進展。
省統計局副局長趙金寶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安徽經濟競爭力穩步提升。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占全國比重由2015年的3.5%提高到2019年的3.7%。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10:45.5:44.5調整到2019年的7.9:41.3:50.8,實現了 “二三一”向“三二一”的重大轉變。經濟效率持續提高,新經濟的貢獻增大。高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由2015年的17.6%、49.8%、58%提高到2019年的27.8%、72.1%、73.3%。
此外,安徽區域發展趨于協調,經濟活力不斷增強,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兩萬億,2019年達22421億元,占全省GDP的比重達60.4%、比2015年提高2.9個百分點。生產綠色化轉型取得實效。截至2019年底,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發電裝機總容量的27.9%,比2015年提高15.5個百分點。人民生活質量大幅提高。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增加,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年度預期目標內。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6936元增加到2019年的37540元,年均增長8.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821元增加到15416元,年均增長9.3%;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由55139元增加到79037元,年均增長9.4%。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由33.7%、35.8%下降到31.2%和32.7%。
“十三五”期間,安徽的社會事業短板得到了彌補。2019年末,全省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數達860.3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達3502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9%。
今年以來,安徽生產總值由一季度下降6.5%到上半年增長0.7%,恢復到前三季度增長2.5%。前11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7%和18.6%,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116.2%和37.2%;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3%。前10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收入利潤率分別由上半年的5.8%、5.3%提高到6.2%、5.8%。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