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寧波一直致力于包公文化、孝肅精神的傳承,其中最為知名的包拯二十九代孫包玉剛,就是一位將包公精神傳承下來并付諸實踐的人。12月16日,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中共肥東縣委、安徽包公研究中心主辦,新安晚報、中共肥東縣委宣傳部承辦的“我從包公家鄉來”2020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第二站來到了包公后裔及其精神傳承的主要地區——浙江寧波,先后探訪了包玉剛故居、寧波幫博物館、天一閣等地,包玉剛家族勤儉建業,對祖國家鄉心懷大愛,讓人肅然起敬。
采訪團感受包玉剛傳奇一生
昨天下午,“我從包公家鄉來”采訪團來到位于寧波市鎮海區的包玉剛故居。包玉剛故居是包陪慶之父、已故“世界船王”包玉剛的出生地。記者看到,故居是典型的江南民居風格,四周都是高墻,青磚黑瓦,一半是人字形山墻,一半是馬頭墻。據說這座院子由包玉剛先祖包奎祉在清乾隆年間建造。
“1984年10月,已離開故鄉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剛回到了寧波,在寧波的天一閣查閱家譜,發現了自己是包拯的后代。”隨著講解員的娓娓道來,從“包氏一脈”到“船王之路”,采訪團探知了包氏家族千百年來的遷徙軌跡,也大致通曉了包玉剛從37歲開始從事航運業以后所有的傳奇故事。“我們知道包玉剛是包公的后人,是29代孫。在我們了解了他的生平事跡之后,確實由衷感到一種自豪。”肥東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許澤夫感嘆說。
除了展出包玉剛先生的生平事跡外,故居還展示了包氏一脈傳承和祖訓家風。在故居展廳內,記者見到了與合肥包公祠展示相同內容的石碑—————《包拯家訓》。短短51個字,卻讓人肅然起敬:“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仰珙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詔后世。”
秉承包拯家訓,包玉剛兄妹愛國愛鄉,情系桑梓,于祖國各地捐建多個社會公益項目。據故居講解員介紹,1987年10月,受合肥邀請,包玉剛親赴合肥并參加包孝肅公墓落成典禮,并為墓園內包兆龍的塑像親自題詞,“先父包兆龍老先生遺訓——葉落歸根,建設家鄉,熱愛祖國。”
“八面木刻”展示包家誠信美德
離開包玉剛故居,采訪團馬不停蹄地來到了寧波幫博物館。這是一個以年代為脈絡、史實為線索、人物為亮點,系統展示了明末至今寧波幫艱苦奮斗、玉汝于成的發展史詩的博物館。包玉剛則是老一輩“寧波幫”的杰出代表,采訪團在館內看到了他生前使用過的辦公桌、座椅和櫥柜等實物。
博物館《血脈同根》展廳展示的包氏家族宗祠的“八面木刻”吸引了采訪團駐足觀看。原來這是在2007年,鎮海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辦在莊市鐘包村后新屋旁發現8扇木刻屏風,被稱為《恭錄后新屋記》木刻屏風。“上面所刻恰是《鎮海縣志》里記載的包玉剛先祖包奎祉的一個誠信故事。”寧波幫博物館館長王輝告訴記者,這是包玉剛故居周邊的村民當年在包氏宗祠里發現的,并得以留存到寧波幫博物館。
《恭錄后新屋記》主要記述了后新屋的由來:包奎祉是包拯二十一代孫,曾往返溫州一帶,販運絲綢養家。一次路過天臺投宿時,包奎祉發現自己的包裹被人拿錯了。錯拿的包裹里面有五千兩匯票以及二百兩白銀。包奎祉等候失主并將物品如數歸還。木材商感嘆于包奎祉高潔誠信的品格,便邀請他一起去福建做生意。幾年后,包奎祉獲利起家,在家鄉買田買地,并在橫河堰蓋了一幢新宅,即“后新屋”。王輝說,在八塊匾上把包奎祉的故事鐫刻下來,目的是“述公之德以光示后人”。而誠信,是一代代寧波幫人士恪守的精神品格。
“安徽有徽商,寧波有寧波幫,同為中國近代經濟史上重要的商幫。”王輝向采訪團成員介紹說,包玉剛當年回鄉,除了是尋根以外,他更在乎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需要。“他不僅僅是一個實業家,更是一個社會活動家。他對社會對國家的貢獻不僅僅是財富上的,更是一種人文上的,整個社會關系上的。”
“看了寧波幫博物館,讓我真切感受到,寧波在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有一種‘敢為人先’的精神,這就是寧波幫的精神吧。”許澤夫感慨說。“我希望能以這次采訪為契機,讓我們寧波跟合肥,鎮海和肥東,結成‘親戚’,今后能更好地文化互通,共同進步。”
包玉剛曾在合肥捐資建醫院
“包玉剛得知自己是包拯的后代,非常自豪,消息傳到合肥,于是有了以包拯為緣的合肥寧波兩地牽手。”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合肥市政協原副秘書長戴健告訴記者,1985年,合肥開始遷建包公墓于包河之濱;1987年,合肥建成包公園,在包公墓行將落成之際,邀請包玉剛回祖家并參加墓園落成典禮,包玉剛爽快地答應了,攜家人專程前來合肥。
“當年包玉剛來合肥是件大事,合肥方面進行了隆重接待,包玉剛也造福先人故里,資助建造了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住院病房樓,名‘兆龍住院樓’。”戴健說,之后,合肥在包河公園浮莊立起包兆龍銅像。“包氏后人都是在包拯孝肅家風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戴健表示,“孝肅是包公的謚號,以忠、孝、廉為內核的孝肅家風,是包氏族人特有的精神遺產。”
包玉剛的女兒包陪慶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在全國兩會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節儉一直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持恒健身、勤儉建業”也是她的家訓,她一直以此來教育子孫們。
“包玉剛曾說,包公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英雄,他剛正無私、執法如山的精神值得我們驕傲。”寧波幫博物館館長王輝說,寧波合肥兩地攜手,能在弘揚包公精神這方面作點貢獻,很有意義。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顧亦飛 張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