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并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開啟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作為我國深空探測中首個承擔單機級科學載荷任務的高校,獨立研制的火星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將在國際上首次一步實現“繞、著、巡”三大任務目標,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其中火星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的主要功能為獲取火星空間磁場環境高精度數據,主要科學探測任務包括全面準確地測量火星空間邊界層,探測火星南部局地巖層的剩磁及火星感應磁層,研究近火空間處的行星際等離子體和行星際磁場,同時還會結合其他載荷儀器對火星大氣中的粒子逃逸等問題開展研究。
火星磁強計實物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于2016年1月正式啟動火星探測火星磁強計的研制任務,承擔研制任務的是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的空間有效載荷研制平臺。該平臺同時隸屬于中國科學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和中科院比較行星學卓越創新中心,由汪毓明教授從2012年起開始牽頭組建,主要研制兩類空間有效載荷:一是空間低能粒子探測器,二是空間磁場探測器。本次火星磁強計載荷研制的主要負責人為張鐵龍教授,參與的骨干有郝新軍、李毅人、潘宗浩、劉凱、陳滿明和李新等人。
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
在火星探測任務中,空間有效載荷研制平臺還與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部)安琪教授團隊的曹喆和封常青合作參與了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的研制任務。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的承擔單位為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要負責了其中飛行時間測量FPGA的研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