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jù)宣城市應急管理局發(fā)布的災情快報,截止7月9日15時,宣城全市受災人口310509人,緊急轉移安置 34355人,直接經濟損失105182萬元。7月8日9時起市減災救災委將自然災害救災響應等級提升至Ⅱ級,派出3個工作組查核災情。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今天從宣城市氣象局了解到,7月2日8時至7日8時,宣城市雨量普遍超過100毫米,平均為258毫米,49個站超過300毫米,包括績溪及旌德全境,9個站超過500毫米,均位于績溪境內,績溪也是宣城市受災最嚴重的的縣之一。
道路塌方阻礙300多位村民出行。
7月8日上午,記者見到胡衛(wèi)東時,他正在通往高山村民組道路的一處塌方點,協(xié)調工人準備開始清理塌方。胡衛(wèi)東是績溪縣長安鎮(zhèn)下五都村村委會主任。“這里是6號晚上在那場大雨中塌方的,其實2號的時候也塌方過一次,當時沒這么大,我們清理了,沒想到6號那陣雨更大。”胡衛(wèi)東對記者說,這一條道路那一頭有高山和水川兩個村民組,有400多位村民。一路上塌方有6處,因為7號一直在下雨,沒能進行清理,8號上午雨停之后就很快展開清理。
暴雨致下五都村境內道路出現(xiàn)多處塌方。胡衛(wèi)東隨后又帶著記者去往風川村民組和前川村民組的一條道路。當車輛開到一段省道旁的徽水河岸時,記者一行下了車。胡衛(wèi)東指著一輛鏟車說,前面過河的水面橋被水淹沒,需要坐鏟車過去,“昨天水太深,鏟車都過不來。”
工人乘坐鏟車過河清理塌方 。
隨后記者一行人站在鏟車鏟斗里,鏟車在大約齊膝深的湍急河水中,慢慢走過了一段大約十多米的水面橋后到達了徽水河對岸。隨后又行駛了大約一兩百米遠,就看到了一處塌方點。倒塌的樹木和泥沙占據(jù)了一段幾十米長的道路。“里面風川村和前川村有300多位村民,這段路前面還有一個塌方。”胡衛(wèi)東對記者說。
在塌方現(xiàn)場,記者看到有工人用電鋸隔斷倒塌的樹木,鏟車在一點點清理堆積的砂石。胡衛(wèi)東說,塌方也破壞了供電線路,要先搶通一段可以通車的路,才能讓電力搶修更盡快開始搶修線路。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7月9日聯(lián)系胡衛(wèi)東后得知,通往高山村的多處道路塌方經過清理,7月8日車輛已經可以通行;通往風川村的道路7月9日還在清理,預計當天就可以清理出車輛通行的道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