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5月19日,在兒子的鼓勵和女兒的陪伴下,37歲的周殿影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在北京治療的90后患者,將因此重獲新生。周殿影也成為合肥市第59例、安徽省第230例造干捐獻者。
周殿影和四歲的女兒。
幼時受過幫助 長大想回饋社會
周殿影家住合肥市肥西縣上派鎮衛星社區,和老公經營著一家超市,平日里還要照顧上高中的兒子和4歲的女兒。因為小時候家庭困難,周殿影接受過老師及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長大后她便一直想著回報社會。2007年7月,周殿影在合肥市中心花園街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也就是那時,她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希望以這種方式為社會做一些貢獻。
從2007年開始,周殿影經常去無償獻血。除了獻血,周殿影還獻過5、6次血小板。
周殿影獲得捐獻造血干細胞榮譽證書。
今年2月28號,周殿影接到合肥市紅十字會的電話,說她的血樣和一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詢問她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周殿影立即答應下來。3月8日,周殿影到醫院進行高分辨檢測,和患者配型成功,“這些日子我都記得特別清楚,開心、激動就是我最大的感受!”
周殿影說,其實最開始她對捐獻造血干細胞并不了解,“只知道能夠救人。”在做高分辨檢測時,周殿影發了一條朋友圈,“很巧的是有一個朋友以前也捐過,他還向我普及了一下知識,讓我不要擔心。”后來,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也向周殿影詳細介紹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周殿影心中那點擔憂很快消失不見。
家中突遭變故 她頂住壓力成功捐獻
周殿影的捐獻之路并不輕松。就在確定了捐獻日期的時候,周殿影的公公因為胃癌住院了,婆婆身體不太好,老公又要照顧公公、又要看店,十分辛苦。“公公一開始不支持,住院后態度才轉變了;孩子爸爸一直不太支持,不過我能理解他,公公最近狀態不好,他心理壓力比較大,可能是擔心我的身體吧,因為家里有病人,不希望我的身體再有點什么意外了。”
即便如此,周殿影還是堅定地要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人。因為家里沒人照顧孩子,周殿影在住進中科大附一院做捐獻前準備時,把女兒也一道帶去了,“我告訴她是來打預防針的,女兒很乖,就在這里陪著我住院一周。”提到兒女,周殿影十分欣慰,“這些天,兒子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他一直很支持我,說尊重我的意見,還上網幫我查資料,讓我多注意身體。”
捐獻前一晚,周殿影緊張得一夜沒怎么睡。造干采集過程中,周殿影的老公因為抽不開身沒能趕來醫院陪她,合肥市紅十字會的志愿者在旁邊幫忙照看孩子。由于患者體重比周殿影重不少,整個采集過程持續了5、6個小時,雖然疲憊,周殿影還是保持微笑,“我盡量多堅持一會,可以多采集一些造血干細胞,同時也祝患者早點康復,不管以后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珍惜生命!”
最終,在周殿影的配合下,醫院成功采集造血干細胞混懸液282毫升。采集結束后,殷紅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將立刻被送往北京,這珍貴的“生命種子”將注入患者體內,產生新的健康血液,幫助患者克服病魔、重獲健康。
張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韓誠
請輸入驗證碼